一
一般认为,民族是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并表现为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的共同群体。民族的形成必备三个条件:(1)生活在共同的地域范围;(2)过共同的经济手段生活;(3)有亲缘关系而形成共同的文化语言,有共同的心理及生活习俗。民族文化在以上三个不可分割的联系条件上产生,因此所谓的民族文化,是千百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交流、语言、生产活动、宗教、习俗等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既有外在形式,又有内在心理区别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既有相对独立性和地方性等特点,又与其他相近、相关的文化有诸多交叉包容性和千丝万缕联系的文化现象。
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证明,文化传承的惟一途径是教育。可以说民族教育是民族文化赖以保留、发展的基础和工具;民族文化是民族教育的内容、背景和土壤,二者互为因果,并同样具有很强的再生力和影响力。因而,要了解民族文化的传承,必须先了解民族教育的历史沿革。
彝族,国内人口近700万,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省区。彝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优秀文化,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彝族文化贯穿了彝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法律、哲学、道德等。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早期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彝族存在的教育形式上看,民族教育大致可分为无组织的教育和有组织的教育两大类。无组织的教育是一种自然教育,是在家庭或社会中无意识进行的,不经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而有组织的教育则是通过聘请专职教师和设立专门场所,系统地、有目的地来实现的,是一种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意识到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体会到教育的价值后才产生的,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无组织的教育活动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大类。家庭教育是在家庭内进行,即女儿跟随母亲学习纺织、采集、做饭;儿子跟父亲学习耕田、打猎等。实施家庭教育是长辈的天职,不付报酬,不规定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地传授,通过身传言教,儿女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学会了适应生产、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社会教育是在群体如部落、氏族、家庭等活动中,年轻者向年老者学习某些适应群体活动的技能和知识,如拉弓射箭、械斗、宗教活动、婚丧嫁娶、围猎、盖房等。这些群体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主要是通过实践逐渐获取的。总的说来,无组织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适应生产、生活以及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无组织的教育活动贯穿于一个民族的古今,有了人类活动就有这类教育活动,即使进入现代社会,有了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也还需要它,只是具体到不同的地区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其内容也有所不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除口传外,还通过本族的史诗、民歌、故事等传承本族文化遗产。在彝族中有不少具有惊人记忆力的歌手,他们能够背诵上万行史诗,能够通宵达旦地吟唱各类诗篇,成为一个民族传播历史文化的大师。这些诗篇描述了人类的进化,人类与自然、社会的斗争,包含了各种哲理,总结了先民生产、生活的丰富经验。这些民族诗人,在各种节日上吟唱,青年男女聚精会神地倾听,从中得到各种知识,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通常,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民族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性。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极力维护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文化学上称为“自我认同”,任何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源泉。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强化一个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
第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性。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有认同性,又具传承性。他们都具备着某种传递和延续生命的手段,都有一整套自己的传承机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该民族成员世代传承相沿的共识符号,是该民族共同体内凝聚力和团结的象征。民族传承对每个成员的影响很大,每个成员都深深镌刻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迹。这种传承性十分稳定和持久,存在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并作为民族核心要素与民族共同体相始终。而且,这种传承性协调并维持着一个民族的平衡,对民族的发展具有调适、整合的功能。因此,民族文化传承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不应该强行中断,而应世世代代不断延续和发展。
第三,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适应性。一般说来,当一个民族处于封闭状态,不与其他民族发生任何联系的时候是无所谓适应不适应的;只有当它与异民族发生交往,特别是激烈冲突的时候,发展阶段较低的民族文化才有一个如何适应发展阶段较高的民族文化的问题。但是,这种文化适应,决不是发展阶段较高的文化代替较低的文化。任何民族都不愿意使自己的民族文化融入到其他民族的文化中,而是希望在自己文化基础上通过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来繁荣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可以说,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适应性反映了一个民族寻求现代化的愿望。
人类靠教育来传递先人的经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沉淀成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自有群体的人类之后,就有了教育,它顺应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发展,一个蒙昧的人,只有在吸取了人类的包括文化传统、思想道德、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内容的文化成果后,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民族特征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