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书和一段人生路
人的一生,经历多多。有的经历,随时光而逝,再试图回想时,已如烟如雾,朦胧模糊。自然也激不起心湖的哪怕是轻微的涟漪。真正是“逝者如斯”。有的经历,却能历久弥新,虽然蒙上了厚厚的岁月风尘,但当你一想起,却恍若只是发生在昨日,生动鲜活得像一尾突然蹦出水面的鱼儿。心湖也因此像被狂风刮过,起了好大的波浪,再难平静……
在我已经越过不惑之年的平庸人生里,经历过两次时间相隔很近的有趣的“签名售书”活动(特别说明:售书的是别人,我是购书者,呵呵)。现在回想起来,不但是一种难忘的人生经历,关键是,两次经历,似乎是一种人生的暗示。生活的道路,理想的朝向,竟然与书里书外的东西发生了神奇的吻合。除了惊叹于造化弄人,真的没有别的好解释了。
时间回到1998年。那时,我在省城贵阳居住。除了学习炒股,所有的心思,全在做作家梦上。每日钟情于“豆腐块”的制作,也常常在《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等报刊上发些小文章。并因此沾沾自喜,感觉离作家是日近一日。那时节,心里最崇敬的的人,只有作家。一想到那些“十年笔耕无人问,一篇佳作天下知”的人物,心里就激动莫名。
1998年的4月1日,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从报上得知,就在当日,从上海到贵州当知青,然后以写知青文学出名的作家叶辛,将在紫林庵的新华书店签名售书。那时,叶辛凭着《蹉跎岁月》的长篇小说和同名电视剧已经名满天下。“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可以说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歌曲。
有如此良机,对于做作家梦的我,岂能错过?于是一大早就赶到了书店。到那里才发现,场面并非想象的那么火热。外面,汽车稀稀落落顺着转盘在行驶,街边的行人也不多。而书店门口,挂了横幅,宣传此次活动。书店里聚集了不少人。但等一些不知是领导还是文化人的人们参加完简短的开场仪式离去后,店里的人就明显不是很多了。叶辛就在眼前,当时还有些清瘦,一张不笑而似含笑的脸,让人感觉温和、亲切。读者有序排队购书,然后顺着一张签字桌有序排队等候作者签名。此时才知道,此次签售的作品是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巨澜》(上、下)。价格不菲,32.80元。
很快就轮到我了。递书给眼前的作家签名时,心情难掩激动,手也有些微微颤抖。叶辛老师抬头微微一笑,然后接过书,用签字笔“刷刷”地潇洒签起名来。上册,签的是“胡炜同志惠存,叶辛——98.4.1”,下册,则直接签上“叶辛——98.4.1”。字当然漂亮。特别是“叶”字用的是繁体,看起来相当有味道。
捧着作家签名的书离去。突然发现自己心向神往的一场与名作家接触的盛大仪式就这样草草收场。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及至后来,当我在阅读时,感到那些文字虽然极为精采,但要写出这样一部作品不知要耗费多少心血,流多少汗,忍受多少寂寞时。对于作家梦,我开始产生了动摇和怀疑。没有那样的才华,没有那样的生活积累,也忍受不了那样的青灯为伴、寂寞书写的日子。看来,叶辛老师的长篇巨作,非但没有对我产生激励,反而,让我开始认清自己,远非当作家的材料。
“当你感到瞌睡来时,就会有人给你递上枕头”这是一句对市场经济最精典形象的概括与形容。没想到,正当作家梦开始破灭,我正在寻找人生新方向时,却又经历了一次有趣的签名售书。我好像也由此抓到了救命稻草。人生航向也因此而改变。
1998年5月19日,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举行签名售书活动。不同的是,签名售书的是一位香港的富豪,书的名字叫《商旅生涯不是梦——从50元到亿万富豪》,作者是“世界景泰蓝大王——香港繁荣集团董事长陈玉书先生”。
似乎是为了证明文学的日渐式微和商品经济大潮的汹涌澎湃。也似乎是为了证实当时之世,做发财梦的人无数倍于做作家梦的人。当我再次赶到紫林庵书店时,不禁被那里的汹涌人潮吓呆了。领导和出席活动的嘉宾出席完开场活动,几乎是挤出了一身汗,才得以离开现场。留下来的购书者,几乎是凭体力在挤、在抢了。仿佛,要买的已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笔活生生的巨大财富!抢购,疯狂抢购。好在,那时拼体力绝不输于别人。我满头大汗,终于将书拿到手。
签名处虽然也挤,但出于对作者也是对一位亿万富翁的尊重,大家还是保持了队形。等排到我了,才发现这位理着整齐平头的富翁,确实很富态。只是没想到,贵为亿万富翁,却对读者非常和气与尊重。先是用粗粗的签字笔写下读者的名字,再换钢笔,签上作者自己的大名,然后是写上“九八年五月十九日贵阳市”,最后还有一道工序,让助理在签名处,盖上作者的大红印章。这种一丝不苟郑重其事的态度,确实让人心生佩服。于是对于花去68港币的等值人民币,却换来一个致富的梦想,大家都感到——值!而挨近了细瞧之下。这位作者的脸好象有些熟悉。细细一想,哦,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可是在观众贵宾席出现过不少次。如此一来,心里更多了份说不出的尊重与期许。
我无法说清这两次签名售书活动在我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我能说清的是。也就在第二年的1999年,我彻底告别了自己的“作家梦”,连当时引以为荣的“豆腐块”也不再写了。然后,一心一意投身企业和商海。
商旅生涯确实不是梦。而是一种真真切切的经历与人生。
投身商海中,一去十几年。虽然“从50元到亿万富翁”只能是属于陈玉书先生的不可复制的经历,但于我来说,起码,生计不用愁,温饱可无忧,是做到了。
只是,这种时时算计金钱,天天渴望财富的日子,过久了,心里也开始感觉荒芜,灵魂感到虚无。于是,一种莫名的无所依托的感觉,又让我时时回想起那种做作家梦的日子。那种日子,让人感觉有一种单纯而美好的力量。精神家园绿意葱笼,春意盎然。
我于是又开始喜欢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并尝试着,开始制作“豆腐块”。
不久前,我在贵州日报上看到参加报社“创办27度黔地标——文化周刊”活动的叶辛老师的照片。突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真的,很亲切……
于是,又有了一种当初文学青年的狂热。
于是,又狂热地做起作家梦来了……
(刊载于2012年第一期《夜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