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
公元1997年。
初秋。
孙秋明老师出走了。
这镇上的高中,教学条件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县城、省城。可自从孙秋明大学毕业分配到这里任教十多年来,每年高考,全省的高材生却奇迹般地不断从这儿冒出。作为班主任和语文科老师,孙秋明老师就这样出名了。可如今他为什么一声不响地出走了呢?
孙秋明去了哪儿人们不知道。但他出走的原因,人们可以从几天前发生的一件事猜出一二。
那天,孙秋明的一个初中同学到镇上检查工作,傍晚进镇上南湖酒家赴宴时,正遇上路过门口的孙秋明,孙秋明就被捎上了。
孙秋明的同学叫马显远,因其厌恶学习且常惹是生非,使全班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相当程度地受到影响,由此,班上的同学用谐音都叫他“马现眼”,有丢人现眼的意思在里面。他却无所谓,照常厌学,照常惹是生非。他高考时差203分没上线,后来,系统内部招工,便参加了工作。
这些年,马显远的待遇是很高的,马显远的月工资是孙秋明的七倍,这还不算奖金之类。老同学马显远几两酒下肚后,财大气粗,目中无人,席间全没把孙秋明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一股受了“嗟来之食”的恶气涌上孙秋明的心头。他忍了又忍,那恶气在往喉咙门口窜。酒喝到六成的时候,孙秋明与老同学的对话开始带有火药味。这时,大家的面前都重新斟满了一碗烧酒。孙秋明对大家说,我晚上要备课,醉了明天的课耽搁不起。老同学立即接过话说,我给你这个月的工资308元,就耽搁得起了吧?孙秋明说,你的钱就那么大个?老同学冷笑着扯出一沓钱拍在桌子上说,笑话,这是8000元,你能马上拿出这个数……放宽点,允许你回家去拿存折来,只要有这个数,就不让你喝这碗酒,我这8000元也归你……咱出门这点钱是随便带着玩玩的。其他六七个人都附和着说,对对,赌了,赌了。孙秋明吐着粗气,站起身子,从宽大的衣服里同样扯出一沓钱来拍在桌子上,然后把它与那8000元并着放,说这是1万多点,不信就数一数。两沓钱都是百元大钞,孙秋明老师的这沓的确比对方那沓高出许多。大家一时都呆了。孙秋明老师在呆滞不动的空气中,收起自己的那沓钱,说声失陪了,便扭头而去。酒意浓浓的满桌人在后面议论说:一个教书的,他哪会有这么多钱?
孙秋明老师的确没这么多钱。时值开学,学校要他代收高三两个班的学费,财务室的人出差还未回来,这笔钱便暂时放在他身上。
孙秋明老师还真出了口气,但他觉得这口气出得很不是个味儿。
第三天晚上深夜,孙秋明老师一个人在静静的校园默默地转了一圈,在动工已三年而因资金不足迟迟完不了工的教学楼旁站了许久许久……
插图:大雁
这之后,孙秋明老师就不声不响地走了。他塞进校长室门缝的纸条上只有一句话:我走了,不再回来,算作自动离职吧。
校长拿着纸条,愣了好半天。
孙秋明老师的出走,除了无比惋惜的校长和泪眼红红的学生外,其他人似乎没什么反应,就好像未曾有过这么个人似的。
半月后,上级部门在报上登出了启事,意即自登报之日起一月内,孙秋明老师若不返校,作自动离职处理。
一个月后,孙秋明老师的名字便从教师名册上消除了。
时光流走了三年。有一天,镇上的中学收到了来自南方的一笔10万元的捐赠和一封信。钱和信都是孙秋明老师寄来的。汇款单附言栏上说,要学校立即用此款修好那幢教学楼。动工了六年至今尚未完工的教学楼恰巧就缺这么多钱。
孙秋明老师在信中说,沿海那个省,他有十多个学生,都是大学毕业后到那儿闯荡搞出了大事业的。他到那儿后,这些学生纷纷同他联系上了,说有4个当了总经理,3个地级干部,2个高级工程师,2个厂长,1个作家,1个律师。在这些学生的帮助下,他成了建筑工程的老板,几桩大工程下来,就搞上路了。但是,他说他把事情安排好后,就立即回校上课,如不能恢复公办教师身份,作为民办或代课教师都行。他说他虽然赚了为数不少的钱,但却耽误了学生,损失太大太大。说他赚再多的钱,也抵不了他少教一届学生的损失,他把这些年来教出去的学生当成了自己的财富,当成了“钱”。
孙秋明老师在心底特别下了一个决定,他将在适当的时候,把那十多个学生叫拢,让他们探望母校,同时,他要在镇上的南湖酒家设宴,一定想法把他那个老同学马显远请来,由他那十多个学生陪客。
(发表于1997年第201期中国《通俗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