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让人迷醉的土地
所属图书:《天下长顺》 出版日期:2013-12-01 文章字数:6293字

让人迷醉的土地

意外之美

去年十月,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日夜晚。在贵阳,将孩子送入寄宿学校后,突然感觉清闲而有些无聊的我与妻突发奇想,决定在夜里驱车直奔黔东南。目标是州府凯里。但夜路茫茫,过都匀时忘记变道进入贵新高速,只好沿厦蓉高速一路飞奔。等发现不对劲时,已经无法回头。苍茫的夜色里,车子穿过一个连一个长长的隧洞,感觉像电影里那种光怪陆离的时光隧道一样。充满了梦幻色彩。出隧洞,车灯照亮指示路牌,显示前路可以抵达桂林。最近的地方,名字相对熟悉的只有榕江。与妻商量,决定将错就错。先到榕江住下再说。于是,在八开站下了高速。当时心里想的是,权且在榕江借宿一晚。明天一早,就赶紧离开。

就像人生,总是无法计划,旅途,也会充满了意外。此次误入榕江,却让我收获了一份意外的美丽。所以,心里没有一丝懊悔,相反,却多了一分庆幸。

过收费站,经过一段坑坑洼洼的道路,抵达榕江县城时,已是凌晨两点。迎接我们的是一条新修大街。大街宽阔笔直,非常气派。街两边,有两排整齐的路灯,相当漂亮。特别是右边那排,临江而立,五彩的灯光投射在清浅的江面上,随着粼粼的波光漾动。让人心里生出一份温暖的感觉。虽已是凌晨,但漂亮的街景让我游兴大发,竟然停下车来,在冷清无人的街道上,拍了几张迷人的夜景,才驱车离开。

驶过一座气势雄伟的新建大桥,终于来到了县城老城区。但此时的县城已然入了梦乡。街道纵横,行人踪影难觅。好不容易碰到两位夜归的显然有些醉意的女孩,问哪里有条件好些又安全的旅馆,她们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于是只能像无头苍蝇,在城区胡乱寻找。正感觉在异地他乡的茫然无助,蓦见一辆警车驶来。赶紧拦住,问询。车上,是两位长相清秀的年轻警官。听明白我们的意思。没有多言。让我们只管开车跟着他们,由他们带我们去找旅馆。一路警灯闪烁。从老城区折出来。经过刚刚我们走过的榕江大桥。七弯八拐,到了新区的一家建在小山坡上的“晟鼎大酒店”。我想下车装烟表示感谢,但没有等我下车,两位警官已经麻利地掉转车头,透过车窗向我们笑着招招手,就急急地离去了。留在我们视线里的,除了两位警官显得英俊和善而又稚气未脱的脸孔,还有就是闪烁的警灯下,那贵H6326的车牌号。

酒店环境幽静,内部装修漂亮,设施高档,比我住过的一些地市级城市的酒店还高出一个档次。让人感觉非常满意。虽然有些累,却没有丝毫睡意。放置好行李,随便抹把脸后,赶紧坐到房间配置的可以上网的电脑旁,开始兴致勃勃地“百度”有关榕江的信息。说实话,漂亮的夜景,热情助人的警官,加上环境不错的酒店,让我与妻对于陌生的榕江,突然产生了美好的兴趣。旅游者,特别是自驾游者,虽然也会设定目标,但其实开车出门后,玩的无非是一份心情。当他感觉到一个地方不但有风景可以欣赏,而且还有热情好客的当地人,让你有宾至如归的美好感觉的时候,没有设定的目标,也许会成为最佳的旅游目的地。

我与妻于是做出决定,明天,在榕江,找个可以游玩的地方,先领略一下榕江风情。说实话,在我过往的人生记忆里,与榕江有关的东西,来自于榕江过硬的西瓜质量。“榕江西瓜——包开”,所谓包开者,个大、皮薄、瓤甜且脆。打开了,不愁你不买。那时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购买西瓜,首选的就是榕江产的。后来,这句话被我们延伸到了麻将桌上作为输家的称呼。这其实已经有些戏谑的成份了。但此时,当我在网上一番仔细搜寻,我才发现,榕江,原来是一个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旅游地。许多喜欢自驾游的车友所向往的“黎(平)从(江)榕(江)”线路,榕江就是不可或缺的必游之处。

有了方向,还得细划目标。榕江那么多地方,明天去哪里?在网上,慢慢查找,细细比对:三宝侗寨、八吉、月亮山(计划村)。一些到过榕江的车友在汽车论坛上发过旅游图片。经过细细研判,考虑名气最大,路程最近等综合因素,最后与妻拍板决定——

明天,到三宝侗寨一游。

“离城区不远,可以看到大榕树的地方,就是侗寨。”次日上午,顺着热情的榕江人指引,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先看到路边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在蓝天下将自己粗壮的枝桠伸过了整条公路。榕树身后则是连绵的金黄田野。没来得及收割的稻谷,在蓝天白云下,欣欣然地传递着丰收的讯息。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感觉说不出的清爽、惬意。

侗寨到了。停车时,看见旁边的车,竟然有浙江牌照的。看来,榕江侗寨,已经大名在外,把远在外省的自驾游爱好者也吸引到了这里。停好车,进入“天下第一侗寨”的大门。造型独特、气势宏伟的“三宝鼓楼”赫然入目。前行的路上,晒满一地的谷子和一些红辣椒。鼓楼边上,有两块绿意茵茵的草坪,一位侗族妇女,正在草坪上,摊晒一块长长的深蓝色的布匹。但这丝毫不影响鼓楼的魅力。相反还增添了一分真实的生活情趣。

进入鼓楼细细端详。才知道鼓楼令人叫绝的远不只它高大迷人的外形,而是它精妙绝伦的内部结构。倘大一座鼓楼,柱梁纵横交错,还有高高的木楼梯斜向爬伸到楼顶。却任你怎样细细地寻找,竟然找不到一钉一铆的痕迹。纯粹只有木榫头连接。侗家人的聪明智慧,与侗家能工巧匠的巧夺天工之能,让人叹服不已。

过鼓楼,一条宽阔的江流横亘眼前。江岸边,一排盘根错节连绵生长的大榕树在秋阳下依然枝叶翠绿,遮天蔽日。但毕竟是深秋时节,江水已经像被蒸腾了一般,江里的水位极低。好几艘供游人乘坐的独木小船,只能有些落寞地搁浅在江岸边。阳光透过大榕树茂密的枝叶间隙,漏下来斑斑点点的光影,那光影有些调皮地跳动在静静泊着的小船上。让人不由想起了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著名诗句。

江边,露出大片江渚,江渚上布满了细碎的石块。奇怪的是,江对岸却不见一株榕树的身影。只一些不知名的小树,在秋阳下,像孔武有力的后生,直直地伸展着骄傲挺拔的身姿。从这边岸看过去,视野相当开阔。对岸的山和山脚下稀落的侗家木楼清晰可辩。因了水浅,右边那横跨两岸的大拱桥下面的江水里,有一位侗族大妈在浣洗衣物,一位中年妇女在漂洗布匹,从那身姿,看得出同刚才在草坪上晾晒布匹的是同一个人。一位灵活的小姑娘,站在淹不到腿肚的江里,将满头秀发浸在江水里漂洗……大榕树这边,一位面目慈祥、神态安闲的侗族大妈在纺纱,离她不远的一间屋里,一位年纪更大些的大妈在堂屋里织布。几个远道而来的摄影爱好者,架了脚架在那里不停地摁动快门。一位漂亮的女游客,不知从哪里借来色彩鲜艳的一套民族服装,穿在身上,显出无比的婀娜美丽,正风情万种地站在大榕树下,让男朋友用相机为自己凝固住这刹那的美丽。

秋日阳光,温暖中带着一份慵懒。没有风。人们行走拍摄都十分安静。眼前这榕树、小船、阳光的斑点、江水的波光和连绵的侗家木楼,与在江边静静欣赏美景的游人,共同编织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这画面,仿若一个轻柔缥缈的梦境。

在江边悠闲地,慢悠悠地行走,就像置身梦境之中。红尘中一切的喧嚣与纷扰,此刻离自己远去。在这古朴而幽静的环境里,心里只有无边的宁静与安谧。那一刻,真想就置身于这安详的梦境里,忘掉了时间,忘掉了身在何处。

但,再美的梦都要醒来。再美的风景终需离开。在饱览了侗寨美景,并品尝了当地有名的菜肴“羊瘪”之后。我与妻又驱车回到城里。从幽静的侗寨出来,立即汇入喧闹的人流与车流之中。榕江,像别的城市一样,也在大兴土木。我与妻昨夜经过的那条宽阔的大街,其实就是榕江正在开发,已经初见规模的新城区。江边,一幢幢漂亮的住宅楼,在阳光下散发着浓烈的现代气息。这不禁让已经显得破旧的老城区,有些相形见绌。而,在新城区拔地而起的同时,那建设工地,和那直入云天的建筑塔吊,跟别的正在大干快上的地方一样,似乎,也在侵袭着原先的青山绿水。

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滚滚洪流,正在席卷着神州大地。榕江,自然也不可能置身洪流之外。这不禁让刚从古朴幽静的侗寨里出来的我,心里有了一丝莫名的担忧。如果,那么美丽的山水里,也冒出滚滚的工业浓烟。那么风味独具的侗家木楼也被钢筋水泥的高楼替代,那将会是怎样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

作为一名匆匆来去的游人,也许,我有些杞人忧天了。相信凭着当地施政者的英明决策,凭着侗家人的聪明智慧,将来的情景一定会是这样:侗家人,一定会搭上现代化的列车,而侗家人拥有的独特文化、独特建筑和生活习惯,也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保留和传承。如果,将来有机会再到“天下第一侗寨”一游,估计,会感觉置身于更美丽,更迷人的梦境之中。

下午,离开榕江的时候,竟然生起了一丝依恋和不舍。似乎是为了对这份依恋和不舍有一个交待,在驱车踏上去往凯里的路途时,我和妻竟然异口同声地说道,等有机会,一定要再来深度感受榕江的风情与美丽。。

凯里印象

从榕江出来,驶上厦蓉高速,眼前不禁一亮。

昨晚在夜色里急急赶路,印象里除了一个接一个的隧洞,只有茫茫无边的夜色,什么也看不清楚。现在,在下午秋日的阳光下,这条路显出了迷人的风姿。高远的蓝天上,洁白的云朵在缓缓流动。阳光下,宽敞的柏油路面平整光洁,直直地延伸向大山的远方。路两旁的山上,绿树连绵不断,郁郁葱葱。特别是那长长的防护墙,绿草茵茵,似乎还有着独具匠心的各种造型。一晃而过的山坡上,间或闪过几幢富于民族特色的小木楼……

开着车,悠然行进于漂亮的高速路上,让人不自然地放松了油门,想把车速尽量慢下来,尽情感受一番这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致。虽然还没有资格称自己为资深的自驾游者,但我相信,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肯定是自驾游者内心追求的最高境界。

应该说,我们是带着一路的美好心情,在下午四点钟左右,抵达凯里的。

以前,多次听去过凯里的朋友介绍,凯里是一座特别整洁、清爽、适合旅游居住的城市。在心里早就盼望能到凯里一游。终于,在今天,实现了这个愿望。

下凯麻高速,到达凯里西站,只见浴在秋日金辉里的收费亭和周边环境,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没有急于过收费亭,赶紧靠边,跳下车来,用相机将收费亭和四周的景色收入镜头里。才开心地交费,过站。

驱车进入城区,宽阔整洁的街道,绿树成荫的绿化带,让人心情无比兴奋。毕竟,传说中那充满神秘色彩,令我神往已久的城市——凯里,正像一段锦绣,渐次在我的眼前华丽地铺展开来。

按照妻子手机的导航提示,我驱车向凯里民族体育场驶去。一路上,只见许多林立的高楼上,都建着富于民族特色的亭子。街道旁的候车亭,也仿佛是苗族的风雨长廊。让人感觉民族风情与现代风味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融合。细细品味,留给人的只有新鲜奇特,断不会产生突兀生硬的感觉。以前,听说凯里是交通秩序非常好的地方。驱车在城里转悠一会,才发现并非虚言。这座干净整洁的城市,行人很少有横穿街道和马路的,都是自觉地遵守红绿灯提示通过斑马线。整个城区,车流人流不断,相当繁华热闹,却十分地秩序井然。

来凯里的的游客,特别是自己开车来的自驾旅游者,估计首选之处大都会是凯里民族体育场。我们到达这里时,看见有不少外省牌照的车辆,停在那里。车上的人一下来,就急急地拿着相机。想把凯里的美丽永久地留存在自己的镜头里。

站在体育场广场上,举目四望。感觉视野特别开阔。凭直觉,这里的街道,高楼,城市雕塑,应该是凯里这座城市的精神和特质最好的浓缩与汇聚。

巨大的圆形体育场上部,感觉是一个循环不断的巨型风雨楼。广场上,醒目的铜鼓和斗牛雕像,会唤起你内心潜藏的激情。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让人热血沸腾的斗牛场面。愤怒的水牛,怒目而视,蹄声急促。然后那坚硬的牛角紧紧地抵在一起,进行着殊死一博……

而另一边,在四周高楼映衬下显得非常漂亮的侗家鼓楼,又会将你的思绪带到离此已不遥远的侗寨山乡,仿佛,那天籁般的侗族大歌,已经隐隐然,在你的耳边飘响……

广场对面和四周,高大雄伟的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漂亮的酒店立于其中。宽阔整洁的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熙来攘往。繁华热闹的景象,又在无声告诉你一个不争的事实,这里,确确实实,是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市。

也许是眼前的城市太让人着迷,那一刻,随着一群外来的拍摄者,我与妻,像两个开心的孩童,边走边拍,一路逛,一路感叹。

秋阳累了,自然收尽了城市上空的余晖。我与妻逛累了,自然最想品尝久负盛名的“凯里酸汤鱼”。一路问询,到了一家位于083系统的剑河鱼庄。那鲜活的鲶鱼,配以凯里独有的苗家酸汤,口感辣中带酸,鱼肉鲜嫩香滑。用那酸汤泡了饭,吃起来说不出的开胃。还有一道令人叫绝的菜品——油炸打屁虫,用来下酒。味道还不错,但咬的时候,千万不能想它的名字,否则,你会感觉口中有了怪味,咬在嘴里的,难以下咽。吞进肚皮里的,真想把它吐出来。可惜,为时晚矣。

酒足饭饱离开鱼馆时,突然想起一位朋友说过,凯里酸汤鱼的极品吃法,应该是到山寨的农家去,用农家自制的酸汤,配以江河里现钓或网打的野生鲶鱼。那样吃起来,才是最正宗,最地道,最“原汁原味”的凯里酸汤鱼。本来,刚刚享用的美味已经让我大呼过瘾。现在,心里突然十分地神往起这种吃法来。在某个微风细雨的日子,有一位知心朋友的引领,来到一个风景如画的山寨。看着热情的村民从河里拎起一尾活蹦乱跳的大鱼,然后,从房子里搬出一坛酸汤……那样的人间美味。要有怎样的福份的人,才能有机会消受得了呢?

在想象中好一阵痴迷。回到现实里。已然漫步于华灯已放的城市街头。不知不觉间,到了凯里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只见商铺林立,超市和大型购物商场一应俱全。出门时天气冷,穿了厚实的衣服,这里气温却高出许多,于是浑身冒汗,非常难受。随便逛逛,就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短袖T恤。妻子喜欢逛商场,在这里,我自然也只能像个小跟班,跟着她在各个商场里进进出出。一逛起商场来就神采飞扬的妻子,在逛了许多家商场后,像刚刚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眉飞色舞地告诉我,嗨,真是想不到,好多大都市有的知名品牌服装,这里也有呢。

再善于逛街的女人,也有喊累的时候。好不容易等到了妻子下达命令,打车回宾馆!(晚上要喝酒,不敢开车)。打车的时候,发现凯里的的士虽多,但路边打车的人也多。站在大街边,等了好久,才好不容易上了辆的士。起步价五块钱,在同类城市,应该算便宜的,这不禁让人对于凯里,又产生了良好的印象。

宾馆就在体育场前面。进入房间,倚窗而望。体育场的广场上已经灯火通明,一长溜小吃摊上,各色小吃已经在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想不到凯里这么方便,等晚点,一定陪我去吃点东西。”喜欢吃小吃的妻子,还没有消化那美味的酸汤鱼,看着小吃摊,眼睛又开始放起光来。

我那时正站在窗子边,凝望着凯里的街市发呆。

说实话,从国内到国外,我去过的城市并不算少。论繁华,我领略过国外的巴黎、悉尼、罗马,国内的北京、广州、上海。论清洁干净,我见识过新加坡、台湾。论中小城市的清爽平和,我到过省内外不少的地州城市,至于更小巧玲珑宁静清爽的县城,我更是深切地感受着。但不知道为什么,此刻,对于凯里这座城,我却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欢。或许,凯里是我见过的国内城市里最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城市?或许,凯里,既有大城市的现代气息,又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拥挤?或许,凯里跟别的中等城市相比,一样都不少,却比别的城市多了份浓郁的民族风情?又或许,是因为对于它的了解太少,只看到了它美好的让我着迷的一面而已?

那一刻,面对这座让我莫名喜欢的城,我的心里充满了莫名的迷茫……

离开凯里的时候,没有忘记,去买几斤“凯里米花糖”。经当地人推荐,最好吃的一家是“陶老者米花糖”。在一条有些难找的步行街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面。一大清早去,已经有十多个顾客在小店门前排起了长队。好在小店名声在外,准备也充分,虽然是现制作现销售,但一般排在前几十名的顾客,大都能得偿所愿。

嚼着香脆可口的米花糖,驱车离开的时候,心里想说的是,凯里,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真的让我心生喜欢,确实不虚此行!

(刊载于《杉乡文学》2012年6期)

天下长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