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陈代英 路漫漫其修远兮
所属图书:《黔岭星空:贵州老艺术家剪影.第五辑》 出版日期:2016-10-01 文章字数:5670字

陈代英 路漫漫其修远兮

正安是黔北最偏远的县城,山高水远,过去极度贫穷落后。据说刚通公路的那天,各乡镇的乡亲们,怀里揣着饭粑团,天麻麻亮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县城看通车。当汽车缓缓驶进县城时,只见一位身着粗布长衫,扎着白布腰带,别着水烟杆的老者,突然惊恐万分拼命往前跑,并边跑边嚷:“嘘……这家伙太凶狠,那对眼睛,扑过来要吃人,要吃人啦……”哈哈,我的家乡古时候属夜郎国,祖祖辈辈长期封闭在大山里,猛然见到这迎面奔跑而来的庞然大物,惊吓中以为是魑魅怪兽,此等无知愚昧也就一笑置之,不足为怪了。

春风化雨

然而,就是这样的穷乡僻壤,老祖宗们历来还是穷则思变的。早在东汉时,先贤尹珍大儒曾在这里开设“务本堂”讲学,最早把中原文化引进来。基于这样的历史渊源和儒家思想的文化积淀,正安的教育并不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从外地聘请过来一批多才多艺的骨干老师,他们在这里大放光彩,尤其是音乐、文学、美术、体育方面,风生水起,人才辈出,素质教育成为县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我和同学们也受到了这春风化雨般的教化。

叶森先生是专职的音乐教师,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吹拉弹唱很有造诣,他组建的民乐队常演奏很多名曲,最早把《春江花月夜》等经典介绍给同学们。一次他上课教大家识简谱,然后让我唱两小节旋律,我唱的音准和节奏他很满意。可能他意外发现我嗓子好,下课便问我会唱些什么歌。我说:“二小放牛郎、苏三离了洪洞县、黄水奔流向东方。”在我很久远、朦胧的记忆里,我家有一台留声机常放这些曲目。接着我又补充一句“是跟着学的,唱不全”。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独唱的第一支歌就是《黄水谣》。

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匮乏,唯一热闹的是,逢街上有红白喜事,便有一帮锣鼓手敲敲打打,兼有年迈的票友,时不时扯着沙哑的嗓子甩几段高腔。所以中学排演的节目最受欢迎。学校要排抗日名剧《放下你的鞭子》和《苏州夜话》,我扮演《苏》剧中那个卖花的小姑娘,高年级的同学饰演教授,教授带着他的学生在苏州邂逅战乱中失散的女儿,也就是由我饰演的卖花姑娘。我们演得很真切,台上台下群情激奋,场面很感人,此剧得到校长的褒奖,师生同欢,不亦乐乎。此后,我主演了大型爱情神话古装戏《百鸟衣》,这出戏更受欢迎,学校的戏台原是东王庙遗留下来的一个殿堂,观众就在下面的坝子看戏,容量有限,演出就移到十字口新搭戏台,连演三天,才满足了城乡观众一睹为快的愿望。

黔西文琴剧团来正安演出,我很想去看,可囊中羞涩呀,心痒痒的,最终决定和同学去看“锅巴戏”。晚自习后,我们来到剧场门口,那里已聚集了一伙人,不一会,大门开了,大伙蜂拥而入。台上正在上演《西厢记》,我眼前一亮,哇!才子佳人正在送别,唱腔凄美,好个张生、崔莺莺,情意缱绻,难舍难分……在缠绵悱恻的音乐声中大幕徐徐关闭,我一下竟舍不得离开,缘于那份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钟爱与渴望。

县里决定成立艺术干部学校,抽调学生送往黔西学习。我接到通知,我是唯一一个县委点名抽调的,同学们纷纷向我表示祝贺。而我却傻了,因为我的志向不在这里,我大哥是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他认为我很适合学声乐;同时我也很喜欢文学,学校举行演讲比赛,临时通知我演讲课文节选《三千里江山》,我中午边吃饭边仓促看了一遍,下午上台,居然有条不紊,人物、情景、脉络清晰,绘声绘色,将故事讲得妙趣横生,老师很高兴,说我以后可以去学中文。

我很痛苦,执意不去报到。妈妈开导我:“我们出身不好,不服从分配,以后参加工作,谁还敢接收?”由于没想通,即使在外地也一直要求回去读书,最后领导终于批了,我高兴得恨不能臂生双翅马上飞回家,临行前,黔西文琴老先生封四伯知道了,赶忙向领导建言:“不能放,这个姑娘聪明,条件好,以后是你们的台柱子……”呜呼哀哉,没想到这关键的一谏,竟将我的人生悄然定格在这里了。

雏燕展翅

在县里,我排演了《人面桃花》《孔雀东南飞》《搬窑》《蝶媒》等十多部戏,塑造了多个不同风格、不同性格的古典美女形象,虽然初出茅庐很稚嫩,然而看戏毕竟是当时人们唯一的精神盛宴,所以还是火爆了一阵子,我也得到了锻炼。

星移斗转,艺干校要迁往遵义,与绥阳和遵义的文琴剧团合并,赶排一台大戏——全本《红楼梦》,参加全省文琴戏调演。经过筛选,确定由我主演林黛玉。哇!心花怒放,喜出望外,同时又惴惴不安,如此重要的角色,如此高规格的盛会,委实很忐忑,但转念一想,这正是难得锻炼的好机会,千载难逢,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好。于是我抓紧时间读原著,着重“葬花”和“焚稿”章节。总策划是京剧团陈汉涛团长,老先生在戏剧文学方面很有建树,通过他对剧本的深层次阐述,我更加认识到黛玉内慧外秀、楚楚动人、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特质,具有一种悲剧美。我又向越剧团主演林妹妹的老师学习水袖和表演,经过反复排练,顺利通过领导审查。在贵阳正式演出那天,又请来了省里的专家专门为我化妆,这下一改平时画的花眉花脸,而显得真正的亭亭玉立、娇艳美丽了。

遵义这方沃土人杰地灵,尤其在文学艺术领域,历来有着深厚的底蕴。这方儿女善于创新思维,不拘一格。这次排演《红楼梦》从音乐创作到舞美设计都作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可谓匠心独具。舞台很写意、美轮美奂、洋洋大观,与演员的表演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演出非常轰动,《山花》编辑部的文志强老师观后激动不已,跑到后台来祝贺我们:“有新意,有创意,不愧是遵义来的气派大……”又对着我说:“小妹妹你给家乡争光了。”那时我才知道,他原来也是从正安走出来的老大哥。

机遇与挑战并存

省委决定将文琴戏正式命名为黔剧,并把调演中各地的主要演员留下来组成代表团,以原创剧目《秦娘美》和《黛玉葬花》《拷红》《搬窑》为主,上北京向中央首长汇报演出,以宣传新剧种黔剧。一时精英云集,好戏连台,夜以继日,很快万事俱备,浩浩荡荡晋京了。

怪哉,我居然榜上无名,一时百思不得其解。这时魏然团长找我谈话,他说:“省委指示一团上京了,二团要赶排这两台戏接待省内外嘉宾,组织决定让你主演《秦娘美》和《黛玉葬花》,你抓紧熟悉剧本和唱腔……”受宠若惊啊!顿时高兴得手舞足蹈,便胡乱哼唱比画起来。

《秦美娘》取材于侗族优美的民间传说,颇具民族风情。从剧本到音乐、舞台美术、服装、造型,整个创作过程,凝聚了省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堪称精品。一团的表演就是样板,他们每次彩排,我都用心观摩学习,耳濡目染,早已胸有成竹,所以进入排练后,顺风顺水一气呵成。我注重把握人物内心,演唱声情并茂,完全按照样板向指导老师学习。

一团在首都演出一炮走红,好评如潮,尤其得到中央领导和艺术大师欧阳予倩、梅兰芳先生赞扬,省里一下掀起黔剧热。二团的演出场场爆满,还经常加演日夜场,且常有中央及省内外嘉宾来黔,我们还要带着《黛玉葬花》等折子戏到交际处进行招待演出。

经过无数次的舞台实践,我提高很大,也日渐成熟。带队晋京的团长是省委宣传部张世珠部长,他中途回到贵阳,看了我们的汇报演出很高兴。他说:“小娘美嗓子好,唱得也不错,好好努力,前途无可限量……”

省黔剧团成立后,气派很大。在排演的一大批优秀剧目里,我很喜欢《团圆之后》,首先是本子好,戏剧冲突总是把人物逼到风口浪尖上,有戏可做,而不像一些平庸之作,故弄玄虚,无病呻吟,而且这个戏,唱词写得很有文采,每次看都感觉是一种文学艺术美的享受。剧组演出我总爱去看,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自己很适合演新媳妇柳氏,心潮澎湃,跃跃欲试,我决心要挑战这个角色。于是先偷戏,将人物台词、唱腔表演烂熟于心。不久,机会真的来了,我毅然毛遂自荐,担纲女一号。这出戏的音乐是秦枫老师创新的杰作,尤其“负枷坐狱”那段反二簧是主要唱段,又是全剧的高潮,音乐旋律凄婉抒情,非常优美动听。我反复吟唱“知府他劝我把真情讲,夫君他对为奴情深意长,诉真相施家门风一扫尽,隐实情株连父亲遭灾殃,左难右难……难……难……”一板一眼,如泣如诉,吞着血泪,肝肠寸断,充分表现出女主角那种生死不能的无奈和悲壮。演出效果很好,领导和老师都很高兴,我也因此加入了共青团。

求索

黔剧是黔山秀水这方沃土孕育出来的一枝奇葩,贵州终于有了自己的剧种,省委非常重视,视为自己的孩子,大力扶持和培养。宣传部汪小川部长和周林省长,特别关心剧本和表演体系的建设。省委决定让黔剧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学南昆表演,主要演员分批到杭州和南京学习,我也被派往江苏戏剧学院。小青年意气风发,你追我赶,勤学苦练基本功,一派正能量。通过学习和借鉴,剧团的整体水平有了飞跃式的提高,黔剧声誉鹊起,欣欣向荣。

“文革”结束后,历史翻开新的一页,神州处处传唱着《春天的故事》,泱泱大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文化艺术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和世界接轨了。

1995年金秋,受国家民委和贵州省文化厅委派,我随中国贵州傩戏艺术团出访韩国,参加汉城(今名首尔)第十九届戏剧艺术节。艺术团应韩国演剧协会邀请,是本届戏剧节唯一邀请的外国演出团体,作为傩文化的使者,这次我们带去的剧目,有安顺大西桥九溪村的农民艺术家表演的地戏《洗马救驾》,有省市专业剧团著名演员余重骏、杨淑懿演绎的傩堂戏《搬请师娘》,以及我和卜小贵主演的端公戏《药王查柳精》。随行人员有专家、著名学者谢振东先生和邓光华教授、翻译金锦子、国家民委文化司覃处长和贵州省委宣传部姚远同志。

傩戏艺术被誉为最古朴的“戏剧活化石”,我第一次接触,对这种地域文化和艺术形式觉得很好奇。三出戏的男角,头部一律用青纱布缠着,脸上戴着沉重的面具,服饰完全用各色土布缝制,很有特色。时值酷暑难耐,但演员们唱、念、做、打一丝不苟,试图用肢体语言和韩国观众交融沟通。

《药王查柳精》讲述药王孙思邈降服柳树精,共同为百姓配药治病的故事。最后上柳树坎柳叶的艺术处理,运用了民间上刀梯的绝技,苗族青年演员龙标,赤着双脚巧用气功,踩着明晃晃锋利的刀梯,拾级攀登,到达最高处,将演出推向高潮。如此精彩的表演,使观众瞠目结舌,掌声如雷,惊叹不已。韩国演剧协会主席和中国驻韩大使文化参赞观看了首场演出,祝贺演出成功。韩国主流媒体在显著版面报道了演出盛况并刊登剧照。文章说“仿佛看到三千年前的人在表演”,高度赞誉东亚艺术的古朴神奇。韩国几家电视台也对演出作了实况录像和报道,并专访了艺术团领队、贵州省文化厅董林生副厅长。

贵州傩戏扑朔迷离的艺术形式、奇特的面具、精美的雕刻、绚丽的图案,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认为我们的演出对两国傩文化的研究很有价值。韩国大真大学专门设有宗教和神学系,韩方竭力推荐并挽留我们去那里演出。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载誉回国后,我写了一篇《贵州傩戏艺惊韩国》的报道,发表在《贵州日报》“七色花”版,专门介绍了我们的演出和韩国的舞台艺术,他们的戏剧活动丰富多彩,偏重于学术性而较少商业性。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博大精深,我常常感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其实我对音乐和文学,早就情有独钟,至今仍然初衷未改,总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我一定要专修这两门学科,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于是拜请贵大艺术系杜玺教授做我的声乐导师,这一学就长达四年之久,边演出边实践,声乐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最有意义的一次演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中国老龄委、文化部、戏剧家协会在首都北京联合举办首届中老年戏曲会演,我与本团主要演员王章兰、杨淑懿二位女士,代表贵州黔剧艺术团前往参加。我们三人都学过科学发声,这次所选黔剧的经典唱段,完全采用电脑交响乐作伴奏。电声乐效果神奇多变,优美动听,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与传统的一台扬琴、几把弦乐器伴奏的方式不能同日而语,是后者完全不能比拟的。

这次演唱,我们结合运用美声学派的一些演唱技巧“竖”着唱,吐字靠前,甩腔靠后,声音出来很丰富,既明亮又不失圆润。显而易见,这种集传统与现代、中西方为一体的大胆尝试,透着一缕清新的时代气息,一种现代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在会演中别开生面。贵州代表团显得特别突出,组委会评价黔剧演唱很有新意,我们也分别赢得了本届盛会颁发的牡丹大奖。

这的确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索,我以《黔剧演唱新探索》《黔剧演唱与审美意识》为题,从不同视角,论述了此次盛会和演唱,分别发表在《贵州日报》“娄山关”版和《苗岭之声》杂志上。

通过这次探索,得到一种启迪,那就是不管黔剧音乐和黔剧演唱今后怎样改革和创新,都必须从现代审美的角度,紧贴时代脉搏,拓宽思维领域,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对文学的学习和音乐是同步的。我报读了山东师范大学函授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愧是名校啊,教材从《诗经》开始到现代文学,非常正规,很完整,讲义和注释十分经典。同时我也喜欢读一些戏剧文学方面的书籍。书是知识的源泉,只有从这里汲取营养,才能提高自己。

一次,兴义文化局一位朋友冯景林来电,要我帮他们赶紧找一个关于计划生育题材的小戏或小品,要赶排来参加调演。我有点困惑,因平时没关注,时间又紧,上哪儿去找呢?即使踏破铁鞋也难奉命啊。踌躇之际,灵机一动,想到平时下乡,这方面的奇闻趣事听得太多了,索性赶写一个,趁此机会,权当练笔也好。搜索枯肠,也许是灵感加压力吧,居然成竹在胸,一个方言喜剧小品《曝光》,很顺利就完成了。

寄稿时附言:不揣浅陋,诚惶诚恐,拙作略具雏形,不知可否?

回复即时:小品立意好,生男生女属观念问题,只生一个才是国策。主题鲜明,文工团立即投入排练。

不久收到来信:省文化厅曹雨煤副厅长亲临大会,现场颁奖,小品《曝光》在黔西南州第二届小戏小品调演中荣获创作一等奖。

紧接着《贵州剧作》刊发了这个小品,省群众艺术馆立即排练,参加送文化下乡演出,因为是方言喜剧,演出效果很好。

后来贵阳市艺术团也投入排练,请专家井立民老师导演,由闻名遐迩的笑星卜小贵主演,强强联袂,无疑使小品质量和品位更上一层楼,寓教于乐,更加幽默风趣,每次演出都作为压轴戏放在最后面,卜小贵也将这个作品收入他的专辑中。

后来,贵阳市艺术团携《曝光》参加贵阳市小品比赛和全省计划生育调演,分别获得优秀创作奖和演出一等奖。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意料之外收获的一份欣喜。

黔岭星空:贵州老艺术家剪影.第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