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牙舟高岭土迷住的余腾亮
余腾亮是1999年到贵州的,在此之前,余腾亮一直在他的家乡四川从事陶器制胚工作。这个有着丰富陶器制胚经验的四川人一到贵州黔南的平塘县,就被牙舟镇的高岭土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么好的土值得我把一生都留在这里”。于是这位被牙舟高岭土迷住的四川人不但自己落户在了牙舟,而且把夫人以及家庭都带了过来。在他的熏陶下,一家人目前都从事着牙舟陶的生产。
余腾亮对制胚的要求非常的高而且严,从取泥、泡泥、踩泥到和泥、拉胚以及泥胚半干时的刻制清光,余腾亮无一不是兢兢业业地认真投入,如今这个不是贵州人的人身上早已充满了贵州的色彩和个性,如果不事前告诉你,那么不论是谁都会认为他就是一个地道的贵州平塘牙舟人。
“布依族的图案比较平滑流畅,多以水纹和回形纹为主;而苗族的图案则大多是象形的鸟兽植物;毛南族的猴鼓舞不能从外形上去理解,它其实体现的是人性之间的共识和包容。”余腾亮一边熟练地在泥胚上刻划着不同的民族图案,一边侃侃而谈,介绍着黔南平塘县各少数民族图案的风格。其实,这位爱上贵州高岭土的四川人何止是爱上贵州的泥土,他更爱上的是贵州这块神奇土地上流传下来的文化。
什么样的土地就造就出什么样的生活,而这不同的生活同样也衍生出了不同的文化,余腾亮正是用自己对贵州这方土地的钟情改变了他后半生的生活。作为外来者的余腾亮,设计制作的牙舟陶坭胚及图案一破传统的牙舟陶传统风格,少数民族蜡染、刺绣、桃花图案均被以浮雕、深浮雕、线刻及镂空雕等手法体现导入。丰富的苗族图案呈现出夸张而富有二维展开的效果,洗练简洁的布依族图案具有典型的几何图形风格,象形而流畅的毛南族植物图案在点与线的结合上匠心独具……这些少数民族极富于装饰性图案,加上余腾亮在四川长期从事制胚所积累的经验,使得经余腾亮之手制作的泥胚,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风格。
这些加上他对炼泥和拉胚的严格要求,就使得从他这里出去的泥胚光洁细腻、端正密实,为下一步的烧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