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喜欢做小脸子的杨刚
所属图书:《指掌间的舞蹈》 出版日期:2014-02-01 文章字数:788字

喜欢做小脸子的杨刚

和其他艺人不同,杨刚喜欢做地戏脸谱,因为他是屯堡人;杨刚与大多数屯堡人不同,因为他不是明初朱元璋时代受命镇守贵州的屯堡人,而是明朝被清所灭后,追随朱由榔到贵州建立南明王朝的明朝旧臣之后。

追随南明王朝的十八年生涯,彻底改变了杨刚祖先的命运。其后清王朝和吴三桂地方政权的追剿,进一步强化了杨刚家族等同时代南明王朝后人深埋于心中的敌意,这从杨刚的面具制作,也即屯堡人自称的“脸子”制作中就能体现出来。平常的屯堡艺人制作脸子是为了满足演出地戏所需,而杨刚制作的脸子大多只有鸡蛋大小,符合今天旅游市场对面具艺术的需要,但完全不符合屯堡地戏演出的需要。这是因为在南明王朝以及其后的相当一段时间之内,忠实于南明王朝的屯堡人一度成为清王朝打击和压制的对象,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身份隐藏起来,把自己对于屯堡人这个特定人群的记忆,从显性的宣传走入隐喻的技艺和传承之中。走进杨刚家,见不到屯堡人传统的“歪门邪道”碉楼式屯堡建筑,进入眼帘的是与周边融为一体的布依族、苗族风格建筑。在具有贵州西部特色的农家小院里,杨刚正一个人趴在院中自娱自乐地下着象棋。他所下的象棋也与众不同,象棋中的车马象士将以及兵卒炮都由不同的小面具组成。那画于地上的棋盘也与常规棋盘不同,上面写的不是“楚河汉界”,而是“清河明界”,隐隐的透出强烈的南明文化气息。

由于受其他文化的影响,杨刚在面具的制作上也与传统的屯堡面具有较大的差异。除了面具大小的微缩化外,在面具的造型上也摆脱了早期面具粗犷的雕刻风格,而明显的带有晚期木雕圆润细致、注重造型的特点,就连雕刻所用的工具也比传统屯堡木雕艺人的复杂得多。他在造型上不像传统面具制作那样追求神似,而是根据面具不同部位,使用了平刀、斜刀、角刀、圆弧刀、筒刀等刀具,在使用上也分锤刀、按刀、切刀以及刮削刀等,从而使得制作出的小面具更显细腻精致、形神兼备,颇具特色。

指掌间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