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土纸的创新者潘玉华
提到丹寨县的石桥镇,人们立即联想到石桥的土纸。石桥土纸还真没有用错这个“土”字,它的工艺有几十道,一道一道细细地了解下来,竟与蔡伦造纸术完全一样,所以说石桥土纸真的够古够老也够土的了。
这帮石桥的造纸人世世代代也称自己是蔡伦的后人,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他们全是苗族,也不知是当初的蔡伦就是少数民族,还是他们入乡随俗后演化成了少数民族。在这帮说不清族源的人中,有一个被人称作“潘老三”的造纸师傅。其实,潘老三的大名叫潘玉华,在当地说起“潘玉华”这个名字没有几个人知道,一说造纸的潘老三,方圆几十里却无人不知。
潘老三的知名度之所以高,除了技术不错外,更主要的是他敢于创新。
一是他在造纸上创新。利用土纸的特殊工艺,潘老三把丹寨的地图、丹寨的旅游图一一地做成水印土纸,只要透过阳光就能把这些图看得清清楚楚。
二是在造纸时开发出自己特有的二次成型手法,把不同颜色的纤维通过撒、剥、旋、挑等手法,使得古老的土纸呈现出时尚现代的图形。由于水体和纤维不完全可控的作用,在图案上更显得自然天成、匠心独运。此外,他所创的水印、镶物、泼色等手法,无不让土纸显得浑然天成,自成一体。
三是在土纸的应用上他并不止步于生产土纸,而是把土纸与其他材料相结合,生产出各式各样实用又特点显著的日常用品。在他的作品中,有各种灯具,如吊灯、台灯,甚至是一些公共场所应用的大型公益顶灯;还有雨伞,甚至还有特色休闲上装……林林总总的创意产品,让人不敢相信潘老三还能用他的纸做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