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神明塑像的周明
在安顺做地戏面具的雕刻名家不少,周明便是其中的一个。其实安顺地区地戏面具的造型内容并不复杂,主要就是《说唐》和《三国》中那几十来号人物,只要是地戏面具的制作老手,闭着眼睛也能雕出不同人物的特点来。不过,周明雕面具可不是靠眼和手,而是用心在做,因为他认为,这每一具面具,都代表着一个神,都是一个神明。“为神明塑像,那可不能不用心去悟!”周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经他手制作出的地戏面具也就显得格外的端庄大气。
周明是屯堡人,也就是人们说的老汉人,是明朝初年朱元璋一声令下,随大将傅友德征讨云南元梁王的军人的后裔。他的祖辈来到贵州后就扎下了根,再也没有回老家去,从此他们就成了地地道道的贵州老汉人。几百年过去了,他们仍保留着老汉人的服装、老汉人的生活、老汉人语音中的入声字,也保留着老汉人的地戏。作为老汉人后裔的周明迷地戏,更迷地戏面具制作。在制作每一面地戏面具前,他会认真地选料,凡是有疤、有结、有虫眼的他绝不会用,“因为做面具就是为神塑像,而神是容不得有做假作弊的”。不单料要选得干、要选得好,在制作时更是要全身心地去投入,每一刀下去都要认真思索好,下刀的轻重,刀锋的角度,入木的深浅,那是需要一一规划好的,用周明的话来说,也就是“用心去悟”。更不用说雕刻好后的打磨、上彩和上光了,周明在这中间绝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大意和粗心。
回报总是和付出成正比的,周明用顶礼膜拜的态度对待面具,用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制作,所以他的作品也得到了社会和业内的广泛认同,大概这也算作“安顺地戏面具”这一周明心目中神圣的“神明”给他的回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