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苛刻的做蜡人杨廷秀
所属图书:《指掌间的舞蹈》 出版日期:2014-02-01 文章字数:692字

苛刻的做蜡人杨廷秀

杨廷秀是六盘水市钟山区人,人到中年的她生活在一个当地俗称为“歪梳苗”的苗族寨子里。这里的妇女自古就有做蜡染的历史,当年,寨子里不少人都在市区的蜡染厂做工,那时水城有两个蜡染厂,一个国有的一个私营的,两个厂只隔一堵墙,两个厂近一半员工来自徐廷秀所在的寨子。那时起,杨廷秀就出了名的固执,常常为一个小小的技术问题停下所有的活,不解决好问题决不会马马虎虎地干下去。就因为这性格,杨廷秀选择了单干。

杨廷秀不单画蜡、染布是单干,就连画蜡的蜡刀也要自己磨,她说:“用蜡刀做蜡全靠手腕上的劲,蜡刀在手中一定要回转自由,每个人的手掌、手指长短不一样,这就要求蜡刀刀头上的弧线也不一样,只有弧线符合了自己手的长短和用刀的习惯,才能画出漂亮的蜡线来。”杨廷秀在画蜡上确实有自己的想法和套路,前些年随着蜡版画的兴起,她干脆不再染布,专心地做起蜡画来了。杨廷秀不把画蜡叫“画蜡”,她叫“做蜡”。按她的理解,“做”与“画”是不同的,画用手和眼来干,而做则必须用心才行。

杨廷秀画的蜡并不胜在用色和题材上,而是胜在布局上:在她的作品中极难看见简练的图案,她是属以繁为美的那一类。在那些纷繁复杂的点、线、面和五彩斑斓的色彩中,杨廷秀挥洒自如,这不单来源于她因执著而练就的手艺,还来源于她对工艺那种近乎于苛刻的态度。自从把主要精力放到了画蜡上,杨廷秀不但对工具的外观要求更高了,对制作工具的材料也有了自己的要求。这是因为她认为运刀的快慢缓急,会让画出来蜡线的效果不同,下蜡的结果当然也就不一样了。所以,在她眼中制作蜡刀的铜片的弹性也就越发地重要。正是这对工艺细节近乎于苛刻的态度,成就了今天的杨廷秀。

指掌间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