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用琢刀塑造性格的周尔刚
所属图书:《指掌间的舞蹈》 出版日期:2014-02-01 文章字数:561字

用琢刀塑造性格的周尔刚

周尔刚做面具,首先是因为周尔刚喜欢地戏。多年前,周尔刚跳地戏时的那种忘我和执著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在地戏一人启口、众人接腔的伴唱下,以人物上下变更、时空转换,借三五步为万水千山,就竹枝、木刀为金戈铁马,依桌椅象征高山要塞,在刺、挡、架、翻、窜、走中再现古战场击鼓进击、鸣金收兵的景象中,周尔刚不论是唱、念、做、打,还是演《楚汉相争》《三国》《薛刚反唐》《精忠传》都把屯堡人那种忠勇的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

时代变幻,白驹过隙,沧海桑田,万物都在飞快变化。不变的是屯堡人执著的忠勇,和周尔刚以及他的族人们对于军屯和地戏的酷爱。从朱元璋三十万大军平黔滇开始,周尔刚的先人们就一代一代地传承着这古老的忠勇,以及铭刻于他们骨髓深处的地戏。因为爱地戏才能制作出好面具,而一个好的面具更有助于戏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刻画。周尔刚正是因为对地戏的酷爱,才痴迷于对地戏面具的执著。与大多数商业化的匠人不同,在制作每一具面具时,周尔刚都会仔细地琢磨面具人物的性格以及他们在剧中的表现,关羽的忠勇、张飞的粗豪、曹操的奸诈、刘备的憨厚,以及吕布的威猛和反复无常,都必须在琢刀下一一有所体现。因此,当别人做面具在造神时,周尔刚却一反众议地在塑人,也正因为如此,周尔刚制作的面具少了许多神秘的肃穆,却更添了许多人性的亲切以及性格的鲜明。

指掌间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