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州古砚重放异彩的杨刚
岑巩县有座狮子山,山对面有个奇怪的寨子,全寨人都姓吴,寨名却叫马家寨。乡间盛传,马家寨人是吴三桂的后人。当初吴三桂叛清,发动三藩之乱,陈圆圆带着最年幼的儿子在家将马宝的保护下逃到了岑巩,死后就埋在对面的狮子山上,留下了一块千古之谜的怪字碑。近年来,中国社科院和清史专家专程到贵州证实了这个传说的真实性。
在狮子山附近有一个在中国工艺界颇有影响的水潭,叫星石潭,星石潭出产一种石料,这种石料通体黑润,上面又布满了细微的星状金属斑点,并有大量金属斑点聚集而形成的所谓“眼”,用这种石料加工的石砚,称为“思州砚”,又叫“星石砚”,是中国十大名砚之一。思州砚除出墨均匀、浑黑圆润之外,还以保水性佳著称。周恩来总理一生收藏了四块石砚,一块端砚,一块徽砚,余下的两块都是思州砚。
神奇的思州砚在岑巩养育出了一代代的思州砚匠人,瘦瘦矮矮的杨刚正是这些匠人中的一个。
对于思州砚工艺,杨刚最得意的是前期的石料准备,从水潭里面捞出的石料都要经过太阳暴晒,每晒一月左右就会脱一层石皮,用于做思州砚的石料是石料中的精华,脱皮越多加工出的石砚价值也越高。杨刚所加工的思州石砚,最少的要脱十几层石皮,多的则达到数十层之多。
在思州砚的发展思路上,杨刚却有一种固执的精神,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企业,但为了进一步提升加工技艺,杨刚毅然停了下来,到广东、湖南等地去打工。目的只有一个,学习别人的技艺和管理。
学成归来的杨刚,把所学知识与当地的传统技法相结合,再加上地方文化的注入,使得杨刚制作的“银链牧牛砚”“镶银戏牛图”等独具特色,多次在多彩贵州“两赛一会”上斩获奖项。用杨刚的话说,他的企业是由“两赛一会”催生出来的,之前他只懂用传统技法,正是“两赛一会”刺激他不断提升技艺技法,企业也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