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的特殊老师周劲松
周劲松是一个木雕匠人,同时,周劲松更是一个老师,一所聋哑学校的老师。当同事们在操心如何提升自己学生的成绩和分数时,周劲松却在思考这些身体残疾的孩子成年后靠什么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和生活。
他认为,让孩子们拥有一门手艺,也就是让他们获得一项生存技能,走进社会后靠自己的能力吃饭,才能不辜负国家和学校包括广大老师今天对他们的培养。有了这种想法,在征得学校领导的同意后,他在学生中开展了铜仁传统木雕工艺的教学。
周劲松的木雕手艺传承于父亲,但走进社会后因为学习与工作的原因,木雕手艺已荒废多年,而且当年父亲所做的主要还是常规的木工活,只是在那些家具的局部加上一些简单的木雕图案而已。周劲松认为如果自己的手艺都不过关,那么培养学生只能是误人子弟。好在铜仁地区面具制作有悠久的历史,在民间也不乏卓有成就的木雕艺人。于是,周劲松走德江、下沿河,走思南、上印江,走遍铜仁东西十县市,向各民族的名师名匠学习讨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劲松融众人之所长,终于造就了自己铜仁傩面名匠的地位,并开始细心地向自己的那群残疾弟子传授木雕技艺。
周劲松所教的是一帮聋哑孩子,我们也许曾经见证过聋哑人的聪明,以及他们的才能,但要向聋哑人传授技艺,却有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因为无法用语言交流,只能用手语和手势反复地示范,教学的时间和过程要比正常人多数倍甚至十数倍。另外,手语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当一些专业的技术和术语要进行传授时,那种传授过程需要格外的耐心、细心和心智的付出。就这样,周劲松一点一点引领着这帮带有残疾的孩子塑造着他们的明天,因为他要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聋哑儿童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