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泥牛黄”黄泽富
所属图书:《指掌间的舞蹈》 出版日期:2014-02-01 文章字数:762字

“泥牛黄”黄泽富

余庆有个“泥牛黄”,这不光是余庆人知道,省内其他地方知道的人还真不少。“泥牛黄”的大名叫黄泽富,他以泥塑为生。余庆县处于黔东南州和遵义市的交界线上,从文化上来说,受黔东南的影响更多些,但黄泽富的作品却更多地体现了临近遵义的巴蜀风格。黄泽富擅泥塑,在他的作品中不乏浸透着浓浓土家风格的生活作品,像磨刀呀、剃头呀、拉二胡呀,在巴蜀风格中又透着贵州的民俗民风。

但黄泽富最擅长的还是塑牛,否则也不会赢得“泥牛黄”的称谓了。套用一句声乐界的话来说,黄泽富的“音域”极广。他所塑的牛,小的可以在指尖上把玩,大的则比真牛还要大数倍。

走进黄泽富的工场,透过由熔岩组成的具有贵州地域风格的大门,迎面就是一头卧在草丛中的近两米的巨牛,要烧这么头牛可不容易。熟悉陶瓷制作的人都知道,能容下这么大的泥牛的窑洞,那一定是特制的窑洞。首先,窑门要能保证泥牛顺利进入,炉膛也要有充分的空间,以保证烧制品与窑壁之间有相应的距离。其次,在烧制过程中,陶土都有一个熔化然后并重新凝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烧制品本身的重量非常容易造成烧制品的变形,所以对火候、火温都要掌握得非常的精准,才能避免作品产生变形缤裂。

黄泽富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呈现出一种厚重的黑灰色。这种颜色是在烧制过程中由柴烟慢慢渗入到陶土中而形成的,烧制这种陶的窑叫回烟窑,将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柴烟重新导入窑里,让其慢慢熏浸进陶土中去,才能使得作品具有回烟窑特有的那种凝重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相应地延长烧制过程,这又与陶土烧制过程中融化过程越短越好形成矛盾,老黄正是在这矛盾中去寻求对立中的统一,从而造就了自己独特的作品和技艺。在这一点上,老黄其实不正也与他擅长的泥牛相似?如果没有牛一般的犟劲和韧劲,就不会有今天的“泥牛黄”,回烟窑也只能用来生产一些简单实用的生活用具了。

指掌间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