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爱地方工艺的马志举
马志举属于吃过苦的“文革”末代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七零后也过过苦日子,所以越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是的,作为1973年出生的他,马志举在童年和少年时代,远没有后来的“八零后”“九零后”幸运,但也许正是这种“苦日子”造就了马志举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1993年,马志举高中毕业后为了早日走上独立自主的生活,根据自己的爱好就开始跟寨子上的杨师傅学做石匠,那时候的石匠大多是打制一些大型的生活用品,什么石碾子、石磨的,动辄就是数百斤重。正是这早年的石匠生涯,练就出马志举一身的好体力,也练就出了他异于常人的毅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逐渐增加,马志举也随杨师傅开始制作灵巧的石制工艺品,这时他充沛的体力和坚韧的毅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间,为了学好技术,锻炼自己的技艺,马志举还到贵阳等城市,应聘到别人的厂里去工作,一边学习,一边思索,使得自己的石雕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时间,他在工艺石雕上就有了长足的进步,在1999年的广交会上,马志举所雕刻的紫袍玉带石环龙茶盘一举获得广交会石雕类金奖。
获奖后的马志举觉得时机已成熟,便回到家乡开始了创业生涯。经过数年的努力,马志举的企业已经从家庭作坊迈入了小微企业的行列,在县城里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展示、销售场地,也有了自己的工坊,企业正由小微企业向中小企业提升迈进。
走进马志举的产品展示厅,琳琅满目的是各式各样的石雕工艺品,不但种类繁多,所选石料也多种多样,不过,这多种多样的石料都是贵州本地出产的。他自豪地说:“是这方土地生我养我,我的根在这里,我产品的灵魂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