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仪酒俗
作为酿造技术的大宗产品,几千年来,酒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礼仪民俗等诸多领域,又与多种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内容丰富的酒文化。
酒最早作为水的替代物进入原始社会的礼仪。在商代,酒被看作上天恩赐的稀罕之物,成为祭坛上必备之物,人们期望通过它来与上天沟通。到了周代,酒被牵引到“礼”的境界,遂诞生了“酒礼”。在西周,酒礼讲究时、序、数、令。时:即饮酒的时间,只有天子,诸侯加冕、婚丧、祭礼或其他喜庆大典才可饮酒;序:即等级次序,按天、地、鬼(祖)、神、长、幼、尊、卑的次序饮酒;数:即饮酒的数量,每饮不得超过三爵;令;即必须服从酒官的指挥。周代时的酒官就有酒正、酒人、浆郁人等,专职负责酒的礼宾事宜。在隆重神圣的敬神拜祖仪式上,酒作为能与神和祖先沟通的一种珍品是不可短缺的。祭拜后,剩下的酒不会被丢掉,而被官员或头人所饮用。从神坛走下来的酒又随着饮用群体的扩大而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连酒糟一起吃可以饱腹充饥,从而将吃酒变成吃饭的一种形式,吃酒进一步成为富足人家的常态。为了展示自己的富裕和友情,酒很自然地成为最常见的饮品和礼品。在接客待友、尊老敬长、庆功贺礼以及红白喜事的宴席上,酒是不能少的,所谓“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饮、无酒欠敬意”,“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由此,酒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已远远超出饮料和饭食的范畴,浸染着文化气息的酒将与它相关的许多习俗提升为民俗。民间开始讲究在不同的节气或节日饮用某种有特殊意义的酒品。例如春节合家老幼欢聚一堂,要开怀畅饮团圆酒(家中收藏的好酒),端午节要饮雄黄酒驱疾除病,重阳节敬老饮菊花酒,除夜守岁饮屠苏酒等。中国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酒俗。例如,蒙古族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常单膝跪下,唱着祝酒歌,敬客三杯酒。藏族也有向客人连斟三杯青稞酒的礼仪,地处东北的鄂温克族、赫哲族委托媒人上门求亲时,必须带上酒,地处云南的傣族、景颇族都有这样的习俗。总之,中国56个民族的民俗中无不飘散着美酒的芬芳。
酿好酒、饮美酒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元素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物质和精神美餐的重要载体。酒和它的酿造技艺已是民俗、民风无可替代的要素。在人际交往、接待来宾时,酒已成为友谊的媒介和象征。很难想象,没有酒和饮酒的礼仪,现在的社会生活会是怎样。实际上,自从酒走进了千家万户,融入了民俗、民风,它就与柴米盐酱醋茶一样,成为安家生活的必需。酿酒的生产也就很自然地成为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作为一个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就必然会对经济的结构和发展产生影响。在中国,酒税自汉代起就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实行怎样的税酒政策是朝廷必需反复揣摩的问题。当今酒税仍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政府关注的是在酿出好酒足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提倡科学、理性地饮酒、弘扬传统的酒德、尽量遏制因酗酒影响社会安定和人们身体健康的不良现象。
自从酒作为饮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就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到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有不少饮酒的精彩描述。魏晋时期的建安七子、邺下七子、竹林七贤等著名文人大都嗜酒如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饮中八仙歌》,形象地反映了李白等人对酒的酷爱。宋代的诸多诗词大家,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柳永的诗词每与酒有涉。文人爱喝酒。因为酒能给他们带来灵感、催化想象。这种情况在当代依然如此。作家王蒙在《文人与酒》中写道:“有酒方能意识流,人间天上任遨游,神州大地多琼液,大地文章乐无休。……自古文人爱美酒,就中自有诗千首。……茅台醇厚,亦刚亦柔,杏花村里,汾酒清秀。泸州特曲,芬芳润喉。……酒中自有真情在,饮而不贪真风流。”作家吴祖光曾邀同行每人一篇,出版了一本专写“我与酒”的短文集《解忧集》,字里行间散发出浓烈的酒香,也可以看到酒的确成为他们从事文学创作的催化剂。唱歌有敬酒歌,戏剧有贵妃醉酒,武术有醉拳……几乎所有的艺术项目都能嗅到酒香的气息。
在世界各民族中,除了少数因宗教信仰原因(伊斯兰教)不饮酒外,几乎都视酒为生活所需,也就形成了各个民族的酒文化。酒文化的大致内容与中国的差不多,但是也有许多独特之处,下面讲几则西方某些民族的饮酒习俗。
在西欧的许多国家,例如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都盛产葡萄酒,葡萄酒是最普通的饮料,人们交往聊天中常把它当水喝。在就餐宴席上,餐前吃冷盘、拼盘,喝的是少量开胃酒,诸如各种款式的鸡尾酒、味美思、雪利酒、白葡萄酒、白兰地和掺了苏打水的威士忌等,以诱发食欲。正餐中饮酒是很讲究的,强调酒品与菜肴搭配要相宜。吃鱼虾海鲜时,为除腥味,适饮白葡萄酒;尝熏鱼,吃红烧或油炸的香浓肥腻的牛羊肉时,选饮干红葡萄酒;若吃焖、炖或烘焙的肉类食品时,则红、白葡萄酒均相宜;若吃火鸡、野鸡、野兔等野味时,红、白葡萄酒也均可以;若喝各种汤料,最好与雪利酒相配。宴会结束后,为助消化,喜饮乔利酒和红、白葡萄酒等餐后酒。吃点心、喝咖啡或闲聊时,常饮白兰地。可见他们的饮酒礼仪自有一套讲究。德国人日常生活中常以啤酒或葡萄酒解渴,餐前喜喝啤酒,餐中常喝葡萄酒。比利时人则爱喝那种由野生酵母发酵的啤酒,这种啤酒味较苦,还带酸味,风味别致。各国各民族对酒的饮用都有自己的爱好,可见饮酒的文化内涵也是千差万别,内容极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