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酒神
酿酒技术是谁发明的,有许多传说。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谁都没有说清楚。能否说清楚不重要,关键是由于精神、信仰及文化等诸多需求,必须找到一个让人信服的行业神。这就是酒神创立的背景。
中国的酒神
(注: 河南汝阳杜康遗址上的杜康塑像)
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的《吕氏春秋·卷十七·勿躬》中提出了“仪狄作酒”一说。汉代刘向(约公元前77~前6年)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中写道:“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吕氏春秋》、《战国策》都只说仪狄作酒,并没有肯定地说仪狄发明酒或酿酒术,后来的文献在叙述上有点变化。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酉部”中写道:“酒,就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据清代段玉裁考证,关于杜康这句话出于《世本》。宋代李昉等撰的《太平御览》则引自《世本》明确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还有其他一些著作也有类似的内容。从文中增加一个“始”字,就说明他们认为夏禹时代的仪狄发明了制造酒醪的技术,杜康则创造了秫酒的技术。这是古代流传最广的一种看法,至今仍有个别学者持这种看法。仪狄应是夏禹时期的主管后勤的官员,承帝女的命令,他将自己酿制的美酒奉呈讨好夏禹,没想到他碰了一鼻子灰。据《说文解字》的“巾部”里说:“帚,粪也……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葬长恒。”这里并没有指出杜康是哪个时代的人。有说是黄帝时人,有说是夏禹时人,有说是周朝人。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人,实在搞不清。所以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一书中带着疑惑的口气说:“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分析《说文解字》的记载,秫应是指黏高粱,也是高粱的统称,是中国古代的“五谷”之一,在北方地区广为种植。其果实为粮食,也是最佳的酿酒原料。其秸秆也有多用,除做床垫、围墙外,还可当作燃料,做箕帚。把做箕帚与制秫酒联系起来,使制出什么酒倒也明确了,可以认为制秫酒把仪狄变五味作酒醪的技术提高了一步,明确是用谷物制酒了。杜康到底是何许人氏?“少康,杜康也,葬长恒”倒是一条线索,因为夏朝的第五世君王叫少康,所以说杜康就是一个发明造酒的君王。杜康所葬的“长恒”不知在何处,当代在陕西白水县的“康家卫”村庄的村东一条大沟旁有个直径约五六米的大土包,外有矮砖墙围护,当地群众相传这是“杜康墓”。查清代乾隆年间重修的《白水县志》说,杜康,字仲宁,白水县康家卫人。县志上的地形略图上也标有“杜康墓”三字。问题是这个杜康究竟是夏代的杜康,还是在西汉做酒泉太守的杜康,实难辨别。杜康是怎样发明造秫酒呢?很可惜,没有记载,但是在民间倒是有不少“杜康酿酒遗址”。
(注: 《说文解字》书影)
(注: 陕西白水县的杜康祠)
一处遗址在陕西白水康家卫。在村东被水冲出来一条长约10公里的大沟,当地人称“杜康沟”。沟的起点处有一眼泉,当地人称“杜康泉”。泉水清冽,四季汩汩不竭,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泉水涌出地面,沿着沟底流淌,形成一条涓涓细流,当地人称其为“杜康河”。沟、泉、河的命名都挂上了杜康之名,这是为传说中的杜康造势而已。在河南的汝阳也有一处杜康造酒的“遗址”。民间相传,周朝有位天子喝了杜康(成了周朝人)酿的酒,食欲大振,心旷神怡,于是封杜康为“酒仙”,赐他酿酒之村庄为“杜康仙庄”。这个“杜康仙庄”就位于今汝阳境内,相伴的也有“杜康泉”、“杜康河”等俗传的一些“杜康酿酒遗址”。传说中还说,自杜康善酿之名声大振,上达天庭,终于被玉皇大帝召去酿造御酒。到了晋代,杜康又奉旨下凡,在洛阳龙门山附近开了酒店,专等被王母娘娘贬下凡的瑶池酿酒小童——刘伶。刘伶嗜酒,闻香而至,仅喝了杜康酿制的三碗酒就醉倒了,过了三年方醒。玉皇让杜康点化刘伶,一是为了传授好的酿酒技艺,二是告诫人们酒的厉害。这就是“杜康醉刘伶”的民间故事。编这一故事大概是为了宣扬本地出好酒。河南伊川县的皇得地村,相传也是杜康当年的酿酒处。它的位置恰好与汝阳的“杜康仙庄”遥遥相望。村里有一眼古泉名上皇古泉,传说是杜康酿酒的取水处。这泉水与汝阳的杜康泉很可能是同一水脉,水质确实甘甜清冽。关于杜康造酒的观点,后来因三国时代曹操的一句名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得到了强化。后人不仅把杜康当作一种美酒的代名词,甚至把杜康奉为酿酒的祖师爷,某些酿酒作坊或名酒的产地还设立杜康的牌位加以敬奉。杜康成了中国的酒神。例如,在陕西白水县和河南汝阳县,群众自发地修建了“杜康庙”,供奉杜康像。据《白水县志》记载,每年“正月二十一,各村男妇赴杜康庙”敬献祭品、演戏娱乐,直到日落西山,方尽兴而归。可见杜康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
(注: 《杜康醉刘伶》书影)
古希腊的酒神
(注: 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
(注: 酒神与他的信徒们)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塑造的“酒神”,其中以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故事最多。古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又叫巴克科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水果神,说他首先种植葡萄。有了葡萄,上帝就给他分配了专职酿酒的任务。善酿酒的狄俄尼索斯在希腊有着一群狂热的信徒,不分男女老少,遍布各个阶层。无论他走到哪里,信徒们都会蜂拥伴随,在哪里举行欢乐的宴会。当时底比斯国王彭透斯(狄俄尼索斯的表亲)对此十分嫉妒和愤怒,当看到他的母亲和姐妹们都积极参加这种热烈的狂欢活动后,他怒不可遏,命令全副武装的步兵和骑兵去驱散这些信徒,极力阻止活动,而且还大力镇压信徒。镇压自然引起了反抗,造成社会的动乱。动乱日益扩大,酒神的信徒甚至包围了国王的城堡。这时国王不得已请狄俄尼索斯出来帮助平息众怒,狄俄尼索斯说,你亲自到群众中去说服吧。国王胆怯地走出城堡,面对这些狂热的信徒。他在愤怒的人群中,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和姐妹,他首先求援于她们。没想到,她们像中了魔咒,变得不认识彭透斯,先是扔石块砸他,后来又疯狂地带头冲上去,像对付一只野兽一样击打撕扯他,众怒难平,你一拳,我一脚,最终将彭透斯打死。这一神话故事寓意丰富,至少有两点是很明显的。一是在希腊诸神中,酒神拥有众多的信徒,地位较高,表明饮酒已深入千家万户,成为许多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禁酒很难实行。二是饮酒过量是会醉人的,酒醉之徒无论男女老少,其行为会失去控制,变得六亲不认,后果很可怕。历史和现实都反复地印证了上述观点,因此,任何国家和政权都很重视酒类的生产,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和加强酿酒和饮酒的社会管理。酒神是先民臆想塑造出来的,是为了评说社会伦理纲常,教育后人。
(注: 酒神祭)
狄俄尼索斯诞生于弥漫浓郁自然宗教氛围的古希腊文化土壤上。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把自然界看作具有无限威力、不可制服的力量而加以神化。人们需要的诸多神灵就是这样诞生的。狄俄尼索斯作为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的行业神,人们乞求通过他的帮助能获得葡萄和酿酒的丰收。为此,古希腊人每年都要举行酒神庆典,上演《酒神颂》,其内容是哀叹酒神在尘世遭受的苦难,诉说再生的经过。无形之中这种《酒神颂》的剧目导致了文艺上希腊悲剧的诞生。酒神成为艺术之神,在艺术发展中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见,古希腊的酒神已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而是代表一种精神,宣泄那种狂妄、本能、生命甚至破坏的情绪,对希腊乃至欧洲先民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还促进了音乐、舞蹈的发展,成为生命自由和非理性的象征。
在古希腊,酒神与人相似但不是人,酒神有个性,有情欲,爱争斗,但同人有严格的界限。在古代中国,表现出来的是人神同一,即神是由具体的人演进的。中国酒神精神是以道家哲学的观念为滥觞,以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为论说标志,强调的是一种自由精神,庄子的《逍遥游》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酒神精神主要强调感性对理性的超越,精神对物质的超越,个体对群体的超越,虚幻对现实的超越,一句话,都强调个体的自由。从魏晋时的名士到唐宋时代的李白、苏轼等文坛大师身上,都不难发现这种精神及其影响的痕迹。可见酒神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而产生内容丰硕的酒文化。
(注: 李白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