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黔东南旅游景点
所属图书:《600年贵州(下册)》 出版日期:2015-06-01 文章字数:1568字

黔东南旅游景点

一、西江千户苗寨(4A级景区)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千米。

西江“千户苗寨”是由10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的苗族村落,目前有1388户,素有“千户苗寨”“天下苗族第一寨”之称,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千百年来,苗族同胞在这里生产生活,在村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千余户木结构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同时,西江千户苗寨还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其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保存较好,具有代表性,富有研究和欣赏价值。

1982年,西江苗寨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2011年3月6日获国家旅游局专家评审通过,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名胜区”。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完整文化的地方,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它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西江千户苗寨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反映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因此,西江千户苗寨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二、黎平肇兴侗寨(4A级景区)

黎平肇兴侗寨历史悠久,据当地族谱记载:在南宋正隆五年(1160年)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1993年,贵州省文化厅命名肇兴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199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肇兴列为全省9个重点民族村寨保护之一。2001年,肇兴侗寨及鼓楼群列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2014年,黎平县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旅游景区。

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是黔东南自治州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是文化遗产保护地,景区内民族风情浓郁,民俗活动丰富多彩。2013年,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被列入全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并成为“20个示范景区”之一。

近年来,黎平县围绕建设“国家5A级景区”目标,投巨资对肇兴侗文化景区进行升级打造,共完成建设项目49个,完成总投资4.2亿元。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在2013年黔东南自治州20个重点景区综合排名中荣获第一名。2014年1月23日,肇兴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运营。

600年贵州(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