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刘知白——把泼墨山水画推向高峰
所属图书:《600年贵州(下册)》 出版日期:2015-06-01 文章字数:2792字

刘知白——把泼墨山水画推向高峰

刘知白《千岭冬雪》

泼墨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画法,因用淋漓的水墨和豪纵的笔势描绘物象,在绢纸上造成如泼如流的效果,故名。相传泼墨始于唐朝王洽,但王洽的画早已不存,使我们无缘目睹其“庐山真面目”。王洽之后,宋之“二米”、元之高克恭、清之石涛等,他们的山水画都有“泼墨”的元素,但只是浅尝辄止,并未真正把墨“泼”起来,反倒是梁楷的人物和徐渭的花卉较多地采用了泼墨画法。当代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艺术创立了泼彩山水,可是他的“泼”是把墨彩倒在绢纸上,而不是用笔画出来的,乃中西合璧的一种革新。纵览唐宋以来的山水画史,在传统绘画文脉基础上将泼墨山水推向高峰的,首推刘知白先生。

刘知白,名庭坦,号知白,又号白云、别署老藤、老梅、野竹翁、如莲老人等,1915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大户人家。少从外祖父黄彦邦学习诗文、书法,18岁入苏州美专,20岁成为著名画家顾彦平的入室弟子,得以住进顾氏“怡园”,在乃师指授下遍临顾氏“过云楼”藏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刘知白携家眷漂泊于西南各省,靠教书和刻印鬻画维持一家生计。新中国成立初,刘知白定居贵阳,先后在贵阳市工艺美术厂和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71年下放龙里县洗马河,次年返回原单位;1987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系贵州省美协会员、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贵阳市人大代表、贵州省劳动模范。2003年病逝,有《刘知白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刘知白》等多种画集出版。

刘知白的绘画生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55岁前是学习传统、力追古法并开始跳出前人窠臼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主要学习“二米”“二石”、梅清和宾翁,同时也注意师法造化,作品已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感受,但个人风格尚不鲜明。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法古山水册页》《略师冷谦笔意》《秋山红树》等。第二个时期,56—78岁是第一次变法的时期。这次变法的契机是洗马河的下放生活,以及龙里、织金、黔西的山水游历。在下放农村的2年中,他劳作之暇,终日与山水晤对,每有所得即心追手摹,收之尺幅。曾有诗云:“山居无限好,日日听流泉。工罢余情在,欣然理砚田。”由于得山川之助,他的画羽化成蝶,形成了两种个性鲜明的风貌,一为细笔,一为泼墨,它们都来自贵州的真山真水,但已被充分人格化了。其中描绘贵州山区雪景的一批毛笔画和指画,笔墨松秀,意境空灵,格调冷逸,堪称神品,是对传统雪景山水画的发扬光大。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奇峰耸秀》《千岭冬雪》《千山风雨》《万壑松风万树梅》《云横黔山》《玉岭飞雪》等,它们皆可圈可点,足以传世。生命最后十年是衰年变法的时期。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刘知白就对“米氏云山”表现出浓厚兴趣,曾参用其法画过多幅描绘黔山雨景的作品。“文化大革命”中被放逐洗马河期间,他朝夕徜徉于山巅水涯、林下泉边,黔山阴晴雨雪的景色、云岚雾霭的变幻,一齐汇聚于胸,经过长期的“澄怀观道”和体悟思考,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终于找到了最能表现黔山之魂的绘画语言——泼墨。第三个时期,20世纪70—80年代刘知白已在泼墨山水领域进行过许多探索,但他集中力量主攻泼墨山水乃始于1993年,是年所绘的一套团扇泼墨册页,是其泼墨语言基本成熟的标志。为了开创泼墨山水的新境界,他有意识地削弱甚至消融了线迹笔踪,而大大加强了墨和水的作用,以墨驭笔,寓笔于墨,以水破墨,化形于水,构建了泼墨与破墨互用、具象与抽象交融的自家之法,将文人画脉的泼墨山水推向了高峰。刘知白最擅长画云山、雨山、雾山、雪山、夜山,作品空灵、浑朴、苍逸,元气饱满,酣畅淋漓,既富于禅道气息,又充满现代精神,把贵州山水湿润多雨、植被繁茂、云遮雾罩的特点描绘得极为精彩生动。其泼墨山水的代表作有《雪岭晨霭》《苍岭浮翠》《黔山清寂》《潇湘云起》《泼湿青山人未老》等。

刘知白一生坎坷而平凡,在漫长的岁月里,无论时局怎样变化,他都安贫守素,不废笔砚,于晚年终有大成,获得行内的极高评价。下面摘引部分名家评论,从中可见他在当今画坛的巨大影响和崇高地位。

“刘老的画,是地道的中国气派,中国神韵!……我最激赏刘老的这些山水画,笔墨之高,已入化境,也即是达到了自由的境界。”(冯其庸)“刘知白把中国画的表现力,中国画的笔墨的表现力,尤其是墨的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张大千也画泼彩,但是从文化上来讲,刘知白的泼墨更加具有文化深度,因为他的艺术体现了传统和创造的两端。”(李松)“如果说黄宾虹把积墨法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刘知白则把泼墨和破墨二法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作品肯定会成为新的传统,成为中国绘画大传统的一部分。”(李世南)“黄宾虹的艺术是‘两有’,刘知白的艺术是‘两无’,甚至超越了‘两有’和‘两无’。刘知白的艺术表达出了最高思维方式的形态……从他的画上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那种永恒的生命力。”(翟墨)“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黄宾虹已经是前进了一大步,刘知白将中国山水画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李松涛)“刘知白的骨子里头有一种清奇的东西……他的画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人格感,一种文化感。黄宾虹说‘大家不世出,百年或可一遇’,刘先生可谓是多少年来一大家。”(程大利)“刘先生的作品有高古的风格,有文人画的品格……刘先生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一位很重要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放在那里是永久的,会越来越显出它的魅力。”(邵大箴)

由于刘知白生性淡泊,加之他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因此其艺术成就长期不为外界所知。然而历史是公正而无情的,经过时间的淘洗和沉淀,当年一些头罩各种光环的画家已逐渐被人们遗忘,布衣画家刘知白的艺术却日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画坛掀起了一股“刘知白热”,十几年过去了,迄今仍热度不减。例如:2000年3月,《荣宝斋》杂志以大师规格用38个页码推介刘知白及其艺术;2007年9月,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了“大红袍”系列之《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刘知白》;2011年1月,刘知白的泼墨山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亚洲艺术博览会”,他被博览会组委会授予“亚洲艺术大师称号”;2011年5月和2012年7月,由王蕙、柯文辉撰写的两部研究刘知白绘画艺术的学术专著,分别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12年秋和2013年春,刘知白的泼墨山水相继入选第104届巴黎秋季艺术沙龙暨美国迈阿密艺术博览会;2012年12月,刘知白的《山塘如镜月光明》入选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搜尽奇峰——20世纪中国山水画选展”;2013年7月,汇集刘知白各个时期的200余幅作品的“刘知白中国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隆重举行……

随着岁月的推移,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画家和美术评论家,都把刘知白同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相提并论,推许他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山水画大师之一。这是贵州人民的骄傲,也是贵州绘画的光荣,刘知白的英灵如果有知,亦当欣慰含笑于九泉。

600年贵州(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