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贵州绘画之祖——杨龙友
所属图书:《600年贵州(下册)》 出版日期:2015-06-01 文章字数:2236字

贵州绘画之祖——杨龙友

杨龙友(仿倪瓒山水图轴)

我国的绘画艺术(这里特指传统中国画,而不包括民间工艺美术),滥觞于先秦,成熟于隋唐,到宋元已发展到了高峰,明清两代伴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开始进入一个转型时期。贵州由于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绘画艺术的发展比中原和江南晚了上千年,元朝以前贵州境域的绘画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直到明初贵州建省以后,才涌现了寥寥20余个画家,杨龙友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杨龙友的画当时曾得到包括画坛宗师董其昌在内的众多士林名人的高度评价,在杨龙友之前,贵州绘画从未在全国产生过影响,自杨龙友始,这种尴尬的局面才被打破,他是贵州走向全国的第一个名家,堪称贵州绘画之祖。

杨龙友,名文骢,号山子,以字行;祖籍江西吉安,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生于贵阳城南之石林精舍。父杨师孔,官至浙江参政。杨龙友少负奇才,擅诗文,善书法,精绘画,娴骑射,有文武双全之誉。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以乡试第一名中举;明天启元年(1621年),水西安邦彦叛乱,发兵围困贵阳,杨龙友与父募士拒守,次年贵阳解围,杨龙友率所募追击叛军,克之。明天启四年(1624年)杨龙友随家移居南京,交友江南名士张溥、陈子龙、侯方域等,并参加复社的活动。历任华亭教谕暨青田、永嘉、江宁知县。清兵入关后,杨龙友在弘光朝廷任兵备副使、右佥都御史等职,兼监沿海诸军,驻军京口。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陷南京,百官尽降,杨龙友投奔唐王朱聿键,任兵部侍郎,提督军务。翌年清军追至福建,杨龙友移师仙霞关,与清军激战,身负重伤,退至浦城被俘,清军多次劝降不屈,慷慨就义,全家36口一同赴难。

杨龙友既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奇伟男子,更是一个诗画兼擅的艺术大家,传世作品有诗集《洵美堂集》和集诗、画、文于一体的《山水移》;另有贵州省文史馆编的《杨文骢书画集》出版。本文只论述他的绘画艺术。杨龙友今存绘画皆作于30岁以后,《杨文骢书画集》共收其画32件,最早一件《台荡纪游图册》(八开)作于1629年,杨龙友时年33岁,该册在艺术上已具很高水平,绝非初涉画道者所能为之,以此推测杨龙友可能自幼便已开始研习丹青,换言之,他的绘画之根乃深植于故乡贵阳。由于资料缺乏,现在尚不能确定杨龙友的绘画启蒙老师是谁,但使他受益终生的老师则有两个。一为前人。杨龙友十分重视研习传统绘画技法,对前人作品下过一番苦功,其画上追董源、巨然、惠崇、米芾,下学赵孟頫、黄公望、吴镇、倪瓒,而能融会贯通,自出机杼。二为造化。杨龙友平生癖嗜山水,泰岱、点苍、天台、雁荡……都曾留下他的足迹,每临胜景,辄目接神交,心追手摹,收之尺幅,故所作一扫时人以摹古为能事之弊,充满了生活气息。

过人的禀赋,丰富的阅历,深厚的学养,勤奋的笔耕,使杨龙友而立之年便脱颖而出,名满江南。明崇祯二年(1629年),他携描绘天台、雁荡的画稿赴华亭向董其昌求教,董看后欣然题曰:“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韵去其佻,余讶以为出入巨然、惠崇之间,观止矣。”董其昌比杨龙友年长42岁,是名满天下的画坛宗师,他的评语既有提携后学的成分,也确实被杨的不凡才艺所倾倒。除董其昌外,明清两代文士对杨龙友的画亦多有赞美,如陈子龙曰:“予交龙友几十年,初见其绘事,上掩李(营邱)、黄(公望),近匹沈(石田)、董(其昌),而服其艺。”秦懋德曰:“余偶以诗画自娱,谬荷海内诸公许可,每论此中三味,必推龙友与华亭董宗伯并驱中原,眼前余子,鲜见其匹也。”陈田曰:“龙友诗画,均负异才,南游江浙,得师友而画学益精,遂为吾黔一大宗。”吴伟业作《画中九友歌》,将杨龙友同董其昌、王时敏、王鉴诸大家并称,诗中写道:“阿龙北固执戈矛,披图赤壁思曹刘,酒酣洒墨横山楼,蒜山落日空悠悠。”杨文骢成名后求画者盈门,而不能遍应,一般应酬之作率皆请人代笔,捉刀者有施雨咸和盛伯含、玉林兄弟等,故今传世署杨文骢款之画大都为赝品,少数真迹多藏于国内外博物馆。

杨龙友的画主攻山水,亦偶作花鸟、兰竹。其山水出入于宋元之间,并受到明朝吴门画派的润泽,现存作品大致有枯淡和湿润两种风貌。前者的代表为无锡市博物馆藏《仿倪瓒山水图轴》,该画纵40.8厘米、横29.8厘米,作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图写江南风光,近景岩石层叠,竹林挺秀,草亭空寂;中景坡岸逶迤,山泉流泻,杂树丛生;远景峰峦如影,缥缈变幻,似含雨意;全画布局精心,笔墨清雅,意境静谧,颇能得倪瓒山水画的韵致。后者的代表为南京博物院藏《枯木竹石图轴》,该画纵85厘米、横39.2厘米,作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作品绘拳石几块,枯木数株,野竹一枝,竹木用笔洒脱,浓淡相间,拳石勾染结合,墨色华滋,全画逸笔草草,墨渖淋漓,风格接近吴镇而更加率意自由。杨龙友传世山水画佳作尚有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秋林远岫图轴》、上海博物馆藏《高逸图轴》、故宫博物院藏《仙人村坞图轴》等,它们的风格或枯淡或湿润,都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

我们在高度评价杨龙友绘画艺术的同时,也应实事求是地指出:杨龙友现存山水画描绘的都是江南景色,而看不到贵州山水的影子,并且他移居南京后就未回过贵阳,以致贵州竟没有一幅他的画迹流传。因此,杨龙友虽然给贵州画坛带来了巨大声誉,但他对贵州绘画的影响十分有限。杨龙友之后,贵州本土画家沉寂了两百年,直到清末民初,随着郑珍、何威凤、黄干夫、姚华、桂百铸、张寒杉、李紫光、邱石冥等一批黔籍画家相继步入画坛,贵州绘画才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600年贵州(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