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南明王朝兵部尚书——何腾蛟
所属图书:《600年贵州(下册)》 出版日期:2015-06-01 文章字数:2094字

南明王朝兵部尚书——何腾蛟

何腾蛟(1592—1649年),字云从,黎平县城关人。出生仕宦之家,明天启元年(1621年)乡试中举。初任山西榆次县教谕,后历任介休、汾阳、南阳、大兴等县令。崇祯十一年(1638年),提任兵部职方主事,继任员外郎。十二年(1639年)调山西口北兵备道。十五年(1642年)奉命出任湖北郧阳军门。十六年(1643年)提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十七年(1644年),明福王朱由蒿在南都(今南京)称帝后,拜腾蛟为副都御史,总督豫(河南)、楚(湖北、湖南)、川(四川)、黔(贵州)军务。

明弘光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明将左良玉屯军武昌,拟兵东下,以诛时任东阁大学士马士英和兵部尚书阮大铖,腾蛟为顾大局,竭力劝阻,左良玉不听,反而胁迫腾蛟同行。四月四日,船过竹牌门时,腾蛟乘隙投江,被渔船搭救,后走江西,绕道达长沙,召集部属,商议抗清战守之策。五月,清军占领南都,弘光帝被俘。闰六月,明唐王朱聿键于福州称帝,改元隆武。当时闯王李自成阵亡,大顺军鉴于局势危急,主动与唐王政权联络,以求共同抗清。腾蛟迫于形势,接受建议,同意合御清军。后又有明将卢鼎、马进忠、王允成等部亦听命于腾蛟。诸军汇集,号称百万,隆武帝遂拜腾蛟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督豫、楚、秦(今陕西、甘肃)、蜀(四川)、黔、粤(今广东、广西)等省军务,并饬令首先收复江西和南都。后又加封为太子太保,并促其从速迎驾。

忠烈盖世抗清名将何腾蛟

隆武二年,即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腾蛟将全军兵分两路,一路下武汉,一路出袁州、吉安,意图一举取湖北和江西,因配合不力,为清军所败。腾蛟又派郝永忠率精骑五千前往福建迎驾,尚未抵达,福建全陷,隆武帝被俘,死于福州。十一月,明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拜腾蛟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清军大举进军湖南、广东,永历帝被刘承胤挟持至武冈,后清军进逼武冈,承胤献城投降,永历帝逃奔柳州,九月又奔桂林。十月,清军攻陷黎平,将何腾蛟家族40余人全部押送汉阳,妄图以此胁迫腾蛟投降。腾蛟给清军的回书写道:“为天下者不顾其家,为名节者不顾其身,欲挟吾顺不能也!”次年正月,永历帝加封腾蛟为太师,晋定兴侯。二月清军由湖南席卷而下,占领全州、兴安,郝永忠败出,挟永历帝奔南宁。三月,腾蛟在永宁闻讯,速返桂林,将清军击退,并乘胜反攻,克复兴安、全州。八月,腾蛟集中兵力,先攻永州,后克衡州,前期所失之地,渐皆收复,抗清声势为之扶振。

永历三年,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腾蛟为劝李过、高一功部进驻衡州,亲率吏卒30人赴湘潭,不料李、高率部早已东去,湘潭城空无守。而腾蛟行踪,为清军探悉,清军直扑湘潭,腾蛟不幸被俘,拘禁于慧德庵。清军多方诱降,许以高位,腾蛟不为所动,斩钉截铁地说:“汝何劳神,吾头可断,心可剖,欲降不能!”为表抗清决心,自被俘之日起,即水米不进。清六皇子济尔哈朗知其不屈,令其自缢。正月二十六日,腾蛟从容行至大埠桥畔就义,时年57岁。

何腾蛟就义后,永历帝亲举祭奠,追赠为“中湘王”,谥“文烈”。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廷表彰已故明朝忠臣,谥“忠诚”,并命为其建祠。次年其骸骨被地方乡亲移归故里,葬于风景秀丽的黎平城西南之西佛崖,后建祠于城内神鱼井边,迄今祠犹存。

从此,一代忠臣何腾蛟墓位于县城西隅之西佛崖,坐东朝西,面临福禄江,背依古城坦。据《明史》《黎平府志》《南疆逸史》等书记载,腾蛟尸骨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归里安葬,咸丰二年(1852年)清名臣胡林翼在贵州任职时建墓庐3间于墓傍,光绪七年(1881年)邓在镛建亭堂3间,西佛崖精舍3间,过厅前后共6间,后圮。据《黎平县志》载,1951年,墓迹尚见,墓周用条石砌筑,高约1.2米,直径约5米;墓后有守墓人住宅;墓前有祭祠;临福禄江处,有长约30米的石栏杆,还有阁楼一座,周边有石墙封围。195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被捣毁,当时目击者看见从墓中挖出的部分遗物,现仅存民国十六年(1927年)湘人陆军上校周曰庠的崖壁题词“浩气常存”4字。

1980年5月,在凯里运输公司驻黎平第七车队厂房基脚处发掘得石碑3块,一块为明何公督师墓铭,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黎平儒学教授宋应举撰立;一为赐谥忠诚明督师大学士中湘文忠王何公墓表,高1.3米,宽1.1米,约2000字,记载何腾蛟抗清殉难史事,光绪三年(1877年)重新勒石;一为康熙八年(1669年)四川沪山知县张赞台题明谥中湘文忠王何公讳腾蛟之墓,碑高0.93米,宽0.4米,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孟冬月立。墓碑、墓铭、墓表今藏黎平县两湖会馆内。

何腾蛟是中国明末时期的清官和名人,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忠于国家,以身许国,其忠义教育了一代代后人,继明后的清廷彰显建祠,旨在颂扬其骨气精神,晚清名臣胡林翼署理贵州军务时建庐称颂。何腾蛟是贵州明清两代以来一直为人称颂的黎平籍名人,今天的贵州人特别是黎平人为之自豪,《贵州通史》和《黎平县志》均有大量篇幅予以记述,为百里侗乡添光溢彩。

600年贵州(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