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最后一任贵州巡抚——沈瑜庆
沈瑜庆(1858—1918年),字志雨,号爱苍,别号涛园,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历任淮阳兵备道、顺天府知府、山西按察使、广东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护理江西巡抚、云南布政使。他是清朝贵州最后一位巡抚。
沈瑜庆,其父为晚清大名鼎鼎的沈葆桢,清朝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中国近代军工业创始人之一,台湾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抵抗侵略的著名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其母林夫人为名门之后,乃林则徐之次女。
沈自幼聪慧,11岁时即由母亲口授《资治通鉴》一卷,且尽一年之力“点阅全部”。沈瑜庆是沈葆桢第四子,典型的“官二代”。
在清光绪五年(1879年),恩赏候补主事。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人,签分刑部广西司行走,改江南候补道。沈葆桢任两江总督期间,沈瑜庆跟随身边,时时事事都细心观察和学习,学到很多军务吏事和为官治世的本领。沈葆桢病逝后,他手录沈葆桢遗疏,并继承其父为官之道,爱国爱民、廉政勤政,敢于同贪污腐败的官僚抗争,而不计个人安危。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淮阳兵备道任上,沈瑜庆办学堂,兴市政,设农事试验场,修马路以达板浦。升顺天府知府,他奏请兴修京城道路,办测绘学校及丈量学堂,厘定度量衡制度。
当时,日俄构衅,京师混乱,军队无用,盗贼横行,民生疾苦。沈瑜庆欲扭转局势,自请募骑、步编队各一营,督捕治理京畿。不久盗贼敛迹,京都得以安定,人民生活有了保证。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沈瑜庆护理漕运总督。翌年,兼代淮安关监督。时有英、德浪人,以洋旗包庇内地奸商,带私货闯关。沈瑜庆不畏洋人之威,据约拘其人货,交领事依例惩办。同年,沈瑜庆升任江西布政使时,赣州一些人聚众杀教士、毁教堂,总督欲派兵镇压,他则认为不妥,连忙上疏奏止,极言不用烦兵的道理,得到朝廷旨意批准。新任江西按察使时端澈为媚洋人,欲将教案交给在沪的外国领事处理,又被沈瑜庆拒绝。最后,在他的多方努力下,教案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和平解决,避免了一场滥杀无辜的灾难。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沈瑜庆升任江西布政使,护理巡抚。当时两江总督端方以赈务为名,欲提江西布政使司库银及粮库款以济私。沈瑜庆不畏权势,依例予以驳斥,使贪污行为未能得逞。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护理江西巡抚时,他扩充方言堂,改建罪犯习艺所,设立调查局,对地方多有建树。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新江西巡抚冯汝骥上任,沈瑜庆回任布政使。冯欲提库款作为贡品,对于又一个损害国家利益的上司,沈瑜庆照样毫不客气地严词拒绝。于是,冯汝骥、端方等人怀恨在心,联合勾结言官中伤沈瑜庆,他终于被罢官。但沈瑜庆心安理得,一点也不后悔。
宣统元年(1909年)冬,沈瑜庆起复为云南布政使。宣统三年(1911年),调河南布政使,未上任。后调任贵州布政使,因与贵州巡抚庞鸿书不和,“官二代”沈瑜庆与庞鸿书之争,最后导致贵州巡抚庞鸿书在任职后的第三年即宣统元年(1909年)即开始遭弹劾,至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被迫卸职。
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二十六日,贵州布政使沈瑜庆擢升为贵州巡抚。沈瑜庆以贵州孤悬边鄙,远断声援,计划修建黔渝铁路,事未成而武昌起义爆发。
沈瑜庆,丢官于辛亥革命,遂电请严惩武昌失守大员,并拟派兵援川,均不成。
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十三日,即1911年11月3日夜7时许,得到贵州陆军小学学生造反消息的贵州巡抚沈瑜庆,命巡警道王玉麟打电话传唤新军标统袁义保来见,但电话接通后听到了一声枪响,王玉麟急问是怎么回事,许久才有人回答说,标统袁义保反对革命,被三枪毙命。沈瑜庆闻报大骇,急召卫队入卫,卫队管带彭尔堃臂缠白布条进来,沈瑜庆更是惊骇,因为白布条是革命党的标记。彭尔堃对他说:如果是土匪来犯,卫队自当严正以待,如果是镇压起义士兵、学生则不能。沈瑜庆想手中还有炮队,可以负隅抵抗,没想到炮闩已被拆卸,此时已经送到贵州辛亥革命领袖张百麟手里了。众叛亲离的沈瑜庆只好北面而哭,仅担任贵州最高行政长官不到半年的时间,在辛亥革命各省光复的浪潮中,沈瑜庆交出了满清贵州政权。11月4日,贵州宣布光复,大汉贵州军政府建立。
后沈瑜庆引疾去官,到上海当寓公,与清朝遗老瞿鸿机、樊增祥、沈曾植等结诗社名“超社”,日以饮酒吟诗为乐。民国四年(1915年)一月,沈瑜庆回闽扫墓,三月致祭西湖宛在堂。沈瑜庆回故里后,以240万钱买福州城内乌石山瓯香许氏旧涛园为其父文肃公祠,其孝心由此可鉴。此后,受聘为福建通志局总纂修,局设沈葆桢专祠内,实际事务都由副总纂修陈衍负责,沈瑜庆留在上海养老。民国七年(1918年)十月六日,沈瑜庆卒于上海虹口沈家湾寓所,著有《涛园集》传世。《涛园集》是他最有名的诗集,20世纪20年代初由李拔可帮助印出,前有沈曾植、陈衍短序各一篇。省文史馆在重版《涛园集》时,将沈瑜庆诗集外加沈瑜庆之女沈鹊应(1877—1900年)的著作《崦楼遗稿》和婿林旭(1875—1898年)的著作《晚翠轩集》点校合编为《涛园集·外二种》,2010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沈瑜庆一生爱国爱民、廉政勤政,尤其敢于同贪污腐败的官僚抗争,而从不计个人安危。翁同龢对沈瑜庆评价曰:“此人识略极好且有断制,不愧为沈文肃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