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之一——旷继勋
所属图书:《600年贵州(下册)》 出版日期:2015-06-01 文章字数:6154字

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之一——旷继勋

旷继勋(1895—1933年),原名大勋,号集成,贵州思南县人。先后任红6军、红4军、红25军等军军长,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1933年夏,在四川通江洪口牺牲,时年36岁。2009年9月10日,旷继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一、青年时期步入川军

旷继勋,1895年6月16日生于贵州省思南县大河坝区桂花乡庙塘湾的一个贫民家庭。他出生不久全家迁往县城定居。父亲旷广明,识文化,懂中医,靠赶乡场行医卖药维持全家生活;母亲姓熊,思南城关仡佬寨人,是一位善于操持家务的劳动妇女。旷继勋姊妹7人。他3岁时,因年景不好,父亲生意艰难,无法养活全家,由二姐拉着在思南城里讨饭度日,同二弟大猷替换穿一件衣裳。大姐迫于生活,在14岁时就给人家当童养媳。旷继勋从小好动,爱弹跳,会骑马,练就了一副轻捷矫健的身躯。少时只读3年私塾,辍学后随父亲串乡摆摊卖药,同时坚持自学,经常手捧书本抽空诵读,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生活的重担和社会的磨炼,使他养成了俭朴勤劳的美德和刚毅正直的性格,尤其是从父亲送药济人之难的行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立志为贫苦人民做一番有益的事业。

1916年,全国民众掀起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高潮。之前,旷继勋的舅父被府台诬为“通匪”所杀。他发誓报仇雪恨,但先后几次出走都因家里发觉未成。这年,他趁川剧戏班回川之机,藏于船舱,顺乌江而下到达涪陵,随后加入川军赖心辉(德祥)部。他自愿当最小的“二等兵”。由于他刻苦学习军事技术,作战机智勇敢,1920年即升任连长,1923年又升为营长。由于四川军阀派系多,矛盾大,互相争夺四川霸权,各部队的动荡变化也大。1925年,旷继勋所在的旅脱离了赖心辉部,归四川督理杨森指挥。杨森发动统一四川之战,被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刘湘的联军击败,旷继勋所在的旅又编入邓锡侯的江防军。旷继勋任江防军第2师第4旅旅长。后来江防军缩编,原第2师改编为第7混成旅,原第4旅则改编为第2团,旷继勋任团长,驻防彭县、崇宁一带。

二、川军中的共产党人

旷继勋团是第7混成旅主力团,旅长刘丹五是国民党“左”派,支持旷继勋的革命活动。当旷继勋从由武汉回到部队的旅秘书、好友王文金那里得知广东有党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时,便和王于1925年冬在全旅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旷分管财政,王分管政治。在第一次执委会上,决定派监察委员钟克容(营长)和孙青松二人赴广东接头。旷继勋准备了两份文件,一交钟、孙,是向广东革命政府接头的;一暗交与钟克容,是向共产党接头,并请党派人来领导部队和分会的。在第三次执委会上,根据旷继勋等的提议,还决定办全旅下级军官的政治和军事训练班。旷继勋除担任讲授军事课外,还讲政治课,宣传革命道理。同时,旷继勋还团结当地进步分子,如董人宁与彭(县)崇(宁)的军阀杨监于等进行斗争,在群众中影响颇好。

1926年底,旷继勋由秦青川、王文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王汉章(团长)等也陆续入了党。此后,在第7混成旅建立了党组织,中共四川省委也派了不少党员到该旅工作,该旅成了党掌握的一支可靠武装。省委和川西特委的一些重要会议,都在该旅驻地召开,由旷继勋保障安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国民党发动了清党运动,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人。军阀部队中的一些党员,由于意志不坚定,颓废堕落,退党或叛变。而旷继勋在白色恐怖中一切听党的指挥,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中共四川省委开展党的活动缺乏经费,他设法供给;党的机关,他设法保卫;敌人特工,他设法除掉;不少暴露了而无法隐蔽的党员,省委都派到他的部队去安排工作。旷继勋保护了许多人,帮助党组织渡过了困难时期。

旷继勋部这支党掌握的武装,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仍坚持革命斗争,显得越来越红。这使四川反动当局对驻在省会附近的这支部队日益怀疑和不安。他们企图寻找机会整编和消灭这支队伍。适逢1928年秋,军阀邓锡侯、田颂尧暗中支持杨森、李家钰、罗泽洲等军阀组成“四川同盟军”,积极准备进攻盘踞下川东一带的军阀刘湘。李家钰、罗泽洲来省请兵参加,川军第28军军长邓锡侯、江防军司令黄隐便决定派旷继勋所在的第7混成旅去参加下川东之战,以达到即可攻打刘湘,又可借战争来削弱或消灭该旅的目的。如果仗一时打不起来,他们也可趁机把这个定时炸弹从成都附近地区调开,然后设法消灭之。这是一箭三雕的毒计。是否参战?旷继勋和该旅党的组织向中共四川省委作了汇报请示。省军委为此举行了特别会议。认为从实际出发,如去参战,采取失败主义,不打拼命战,不是去帮军阀打军阀,而是利用军阀打军阀,这样既可能在战争中保持和发展革命力量,也可支持正在蓬勃发展的川东农民运动,因此省委同意让第7混成旅参加下川东之战。旷继勋遵照省委的决定,率领旅下广安、合川配合李家钰、罗泽洲部队进攻重庆。进攻重庆的战役失利,第7混成旅退驻李罗防地。这时,旅长刘丹五把旅长的职务交给了旷继勋代理,便回成都过年,从此称病不返,第7混成旅就一直由旷继勋代旅长。

三、共产党人领导的军阀起义

旷继勋率部回广安后不久,李家钰、黄隐以整编为名,企图收编该旅,被旷继勋识破,拒绝整编。在这危急情况下,旷继勋和该旅党组织多次开会研究,并向省委写报告,要求批准起义,建立根据地以保存实力。省委开会研究,批准了他们的起义报告,并派省委负责人之一的罗世文和朱三元去参加领导起义工作。旷继勋和罗世文、朱三元等一起研究确定了起义后的行动计划。

1929年6月29日,起义爆发。旷继勋根据省委的决定,指挥全旅4000多官兵开到蓬溪牛角沟(今大石乡境),开了全旅官兵大会,宣布起义,树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大旗,旷继勋任总指挥,罗世文任党代表,朱三元任前委书记。旷继勋身先士卒,率部转战于蓬溪、西充、南部、营山、梁县、达县、梁平县之间。一路上,所向无敌,打土豪、分浮财、建立政权,工农欢庆。红军按预定计划过渠河,经达县南岳场,7月30日进到梁平县虎城场、猫儿寨地区。敌军凭险堵截,后面追兵又到,红军寡不敌众,攻猫儿寨严重失利。这时旷继勋请示省委,部队失败后怎么办?省委指示:“这次起义的政治影响大,军事失败了政治上也是胜利的。”省委决定送旷继勋到苏联学习,派人从梁平县直送上海。旷继勋走后第二天,部队在达县万家坝碗厂沟、云雾山一带被敌人击散。部队中的一些党员又辗转到其他军阀部队中去做兵运工作。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却在四川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阀和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鼓舞了四川人民的革命斗志。

1929年8月,四川省委派省委负责人之一的刘批云同旷继勋去上海找党中央。到上海后,刘批云找到霍步青交了四川省委的介绍信,第二天党中央就派人把旷继勋接走了。

四川省委决定派旷继勋到苏联学习,但他到上海后,党中央鉴于党的机关常遭国民党敌特和青帮歹徒的破坏,决定让他临时参加“打狗队”(也称红队)严惩敌人。旷继勋机智勇敢,会打双枪,百发百中。他经过周密侦查,在别人的配合下打死了叛徒、“铲共委员会”主任白鑫,又在一家浴室里打伤了青帮头子黄金荣。事后黄金荣写信给党的机关表示:“今后我们河水不犯井水,各走各的路。”旷继勋的革命行动,沉重打击了叛徒、特务和青帮流氓的反动气氛,有力地保卫了党中央机关。

四、创办红4军革命根据地

1929年冬,为了发展洪湖地区的革命,党中央又派旷继勋到湖北江陵、当阳等地进行兵运工作。虽然失去去苏联的机会,但旷继勋却坚决地接受党交给他的任务。他经过艰苦努力很快就组织了三连白军士兵起义,进入洪湖地区参加红军。

在党的领导下,洪湖地区的游击活动有了迅猛的发展。1930年1月,在监利县西北汪家桥组成了红6军。不久,军长孙德清到上海治病,党中央即派旷继勋任红6军军长。2月,党中央分别指示贺龙指挥的红4军和旷继勋指挥的红6军开到洪湖地区合编为红2军团,旷继勋为执行合编的计划,率红6军渡江南下,很快解放了华容、石首、南县、安乡、津市、石门等县城,在荆江南北开辟了大片根据地,部队发展到四五千人。当他得知贺龙已率红4军从鹤峰经长阳东下,即将到达松滋、公安一带时,旷继勋指挥部队向西接应,一举攻下公安县城。7月4日,红6军和红4军在公安县城胜利会师。7月中旬,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红2军团,贺龙任军团总指挥兼红2军(红4军改称的)军长,周逸群任军团政治委员,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孙德清任参谋长。旷继勋任红6军军长,段德昌任政委。两军共10000多人,5000多支枪。根据红2军团前委的决定,旷继勋指挥红6军由沙市附近的陵湖堤渡江东上,接连解放了岳口、仙桃、天门、皂市、应城、京山、安陆等城镇,促进了把洪湖、湘鄂边、秭(秭归)巴(巴东)兴(兴山)、鄂北、鄂西等根据地连成一片的进程。

1930年11月,旷继勋奉调回上海党中央军委工作。11月下旬,又接受党中央派遣,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对这种频繁的工作调动,旷继勋总是愉快地服从,而且积极地做出成绩来。12月初,旷继勋、余笃山到达苏区,与鄂豫皖边临时特委书记曾中生和红15军会合。1931年1月下旬,红15军和红1军在商南长竹公园会师,按照党中央指示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旷继勋任军长,余笃山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参谋长。全军12500余人,由鄂豫皖临时特委直接领导。红4军一成立,旷继勋就指挥部队,“在有阵地的向外发展,有后方的向前进攻,肃清赤区反动武装,打通苏区联系,配合并保障中央苏区的行动总原则之下”,“采取内线作战法,以飘忽战略乘着敌人不备,突破敌人,使敌人军事布置处于别动的地位,诱敌出阵而消灭之”。

1931年1月26日,旷继勋指挥红军包围了麻城北面磨角楼守敌第13师的4个连,敌副师长朱怀庆率4个团兵力攻援,经3天战斗,红军攻克磨角楼,歼敌500余人,缴枪1000余支,在实施“围城打援”的战术方面积累了经验。1931年2月,旷继勋又指挥红4军主力红10师、红11师攻打战略要地新集(今河南省新县)。新集是敌人的顽固堡垒,自鄂豫皖边开展土地革命后,附近各县的地主豪绅和反动武装都逃到新集负隅顽抗。新集犹如一颗钉子,钉在根据地的中间,把鄂豫皖苏区分割成鄂豫边和皖西北两个部分,必须拔掉这颗钉子才能把鄂豫皖根据地连成一片。这一次攻打新集,旷继勋指挥红10师和红11师先将新集团团围住,并亲自视察地形,进行调查研究,运用他在四川的作战经验,决定从北面五六十米处,向围墙下挖坑道,在围墙下坑道内用炸药炸开一丈多宽的口子,红军在硝烟弥漫中奋勇冲杀,一举攻占新集。从此,鄂豫皖根据地连成一片,新集成了根据地的政治中心。这次新集战斗,是红军战史上一次采用坑道作业爆破的成功战例。

继新集战斗后,3月9日拂晓,旷继勋又指挥红11师主力,向刚抵双桥镇立足未稳之敌30师(师长岳维俊)突袭。战斗打响后仅7个小时,就将敌30师全部歼灭,俘敌师长以下官兵5000余人,缴获长短枪6000余支,迫击炮14门,取得空前大捷。

五、张国焘秘密处死旷继勋

旷继勋立党为公,能坚持党性原则,与错误倾向作斗争,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因受错误打击而放松革命工作。正当旷继勋进入鄂豫皖根据地,在党的特委领导下胜利开展各项工作的时候,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排除异己,打击迫害坚持原则抵制王明错误的人。旷继勋认为立三路线及其残余应该批判和肃清,但不能伤害好同志。因此,他在1934年4月15日于六安赤区金家寨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中特别提到:“立三路线之残余,已将逐渐肃清,请勿虑及之。”“请勿虑及之”,里面充满了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不满和抵制。

统治了党中央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为了控制各革命根据地的领导权,于1931年4月9日,把张国焘派到了鄂豫皖根据地。张国焘对曾中生、旷继勋等党政军负责人百般挑衅,无理否定根据地的成就,强令执行各项“左”倾政策。曾中生、旷继勋对此十分不满。6月28日,分局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上张国焘再次全盘否定鄂豫皖根据地过去的工作成绩,以“反右倾机会主义”“反立三路线残余”为名,“加重地帮助”了旷继勋,会后不久即撤了他红4军军长职务,调任红13师师长。旷继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地位高低,个人得失,仍积极指挥红13师,配合红4军主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击退了敌人对根据地的进犯,并拔除了光山西南的打银尖、大山寨等10余处反动堡垒,有力地保卫和巩固了根据地。不久,旷继勋又被派到皖西进行基层工作,从赤卫队、游击队中组建红25军。1931年10月,红25军奉命在麻阜成立,旷继勋任军长兼独立师师长。11月7日,旷继勋又奉命率红25军到达黄安七里坪与红4军会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为政治委员,旷继勋任红25军军长。在红四方面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旷继勋率红25军转战皖西。1932年1月和3月,在商南战役和苏家埠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1932年5月,旷继勋率红74、75师解放了霍邱县城。7月7日,敌右陆军第一纵队指挥徐庭瑶率重兵围攻霍邱。根据游击战的原则和霍邱利攻不利守的地形及敌强我弱的严重情况,旷继勋向张国焘汇报了作战意图,拟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但张国焘却高喊“包围赤区”“不让敌人占领一寸土地”,强令旷继勋率领教导团(是有4个连)坚守县城。旷继勋加强防御部署,准备死战,指挥红军和地方部队,从7日起冒着敌人飞机大炮的轰击,一连血战5昼夜,终因敌众我寡,伤亡惨重,敌人攻入城内。旷继勋抱着与霍邱城共存亡的决心,继续指挥反击。干部战士也心急如火,眼看实在无胜利可能了,就拉起军长旷继勋向西门突围,县城遂即陷落。战斗胜负,本兵家常事,但张国焘却不问情由,不追究他自己错误的决策,竟以霍邱战败的罪名撤销了旷继勋红25军军长的职务。旷继勋虽不满张国焘对他的错误处分,但他仍胸怀大局,积极地随红25军和皖西地方武装,在南起英山、北到麻阜的广阔战线上,与来敌战斗。后来,旷继勋又随红四方面军总部一起行动,当红12师师长陈赓负伤后,旷继勋才被任命为红12师师长。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边转移时,旷继勋调任红10师代理师长,不久又调回红四方面军总部工作。

红四方面军在西征川陕的途中,旷继勋和曾中生、余笃山等,对张国焘的错误领导和军阀主义作风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就迫使张国焘在12月10日,召开了部队师以上的干部会议。张国焘在会上佯装接受曾中生、旷继勋等批判意见,暗中却怀恨在心,并伺机对曾中生、旷继勋等进行迫害。

1932年12月29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后的第五天,成立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由旷继勋任主席。他原来领导第7混成旅起义,就曾设想过到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建立根据地,这时果真到达通江创立根据地了。他积极筹备成立工农民主政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为了分化瓦解敌人,建立统战关系,他写信给谢德堪(旅长)等原在军阀部队里的老朋友和同事,开导他们拥护红军,争取起义。但是不巧,旷继勋的信被查获了,张国焘遂下令以“国民党改组派”“右派”的罪名,逮捕了旷继勋,并于1933年6月,将他秘密处死于通江县洪口场,时年36岁。

600年贵州(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