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与著名书法家陈恒安的莫逆之交
陈恒安(1910—1986年),原名德谦,字恒龛,号宝康,贵州省贵阳市人,中国著名书画家、文史学家。其治学严谨,通古文字学,精研甲骨、金文、竹简、帛书等各体文字。书法诸体咸备,尤以大篆与行书见长,所作章法考究,结体精当,朴厚沉雄,雅俗共赏。有《邻树簃诗存》《春茗词》《殷契书法漫述》《陈恒安书法选》等留世。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贵州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贵州省博物馆名誉馆长,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在中国提到徐悲鸿,可能是妇孺皆知。但是,提到徐悲鸿的证婚人,被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尊为“当代一位难得的才华横溢的国学大师”是谁时,可能少有人知道。他就是贵州籍当代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
民国时期,陈恒安幼年师从贵州书法名家王仲肃研习书法。后来到南京就读于中央大学中文系,他的任课老师中不乏学界泰斗、书坛高手,如胡小石、汪东等,他们对陈恒安的书艺有着巨大影响。归筑后,陈恒安曾任贵州省通志馆编纂,执教于贵阳师范学院、大夏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大批机构南迁至贵阳。此时,陈恒安任贵州省立艺术馆馆长,倡导艺术教育,对转迁来黔的文艺界人士一概热情接待,与徐悲鸿、沈尹默、叶浅予、商承祚、马衡、赵少昂、马万里、乔大壮等交往,视野益宽。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一部分文物藏于贵阳及安顺两地。陈恒安为让贵阳山城人民第一次饱览民族文化宝库中的许多稀世之宝,取得故宫博物院马衡院长同意,在艺术馆举办了故宫博物院书画藏品展。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恒安到南京总统府文官处任秘书,又有机会饱览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名家书法精品,特别是米芾的《乡景楼诗》和《蜀素帖》。由于特殊的身份,陈恒安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接触到许多社会贤达、文化名流。少年时代陈恒安先生便拜在当时的贵州名宿乐稼泉、杨覃生、王仲肃先生门下,学习诗词、文章、小学等,这段时间应该是对陈恒安影响至深的时期,其后陈恒安又与柳诒徵、汪东、汪僻疆、马思聪、周钟岳、乔大壮、周哲文、钱瘦铁、商承祚、徐悲鸿、叶浅予、马万里、赵少昂、梅兰芳、尚小云、李宗恩、刘海粟、张学良、于右任、何应钦等学界泰斗、艺术大家、政坛名流交游,他们皆为陈恒安先生的才华而折服。国学大师柳诒徵在诗《癸未秋月游春茗园呈恒龛先生吟正》中说:“春茗甘于乳,秋薇焕若霞。祠堂锦世泽,秘笈出天家。语石耽风好,谈词忘日斜。清游志黔故,衔韵到三巴。”不仅是对春茗园的欣赏,更是对《春茗词》的推崇,而曲学大家汪东、国学家汪僻疆作为恒安先生的老师,亦有诗词相勉。
陈恒安作品
1944年徐悲鸿和廖静文从重庆来贵阳呆了近3个月,19岁的廖静文与47岁的徐悲鸿选择在贵阳订婚,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便是他们当时的证婚人。
徐悲鸿在贵阳期间,几乎每天同陈恒安见面,彻夜交谈。陈恒安以上等风字端砚赠徐悲鸿,徐悲鸿则以很少画的萼梅答谢。陈恒安在诗中曾说:“先生画马不画梅,此菩薛戒为我开。”徐悲鸿还特地画了几帧“奔马图”赠予陈恒安,由此可见徐悲鸿同陈恒安两人是心有灵犀,关系非同寻常。
新中国成立后,高风亮节的陈恒安先生将徐悲鸿这些珍贵的作品分别捐给了贵州省博物馆、美协和徐悲鸿纪念馆,时至今日我们在贵州省博物馆见到的徐悲鸿“奔马图”皆为真品。
同样,陈恒安先生晚年著述《徐悲鸿先生在贵阳》的文章,详细记录了徐悲鸿在贵阳的经历,而今这篇回忆文章已成为研究两位大师交往及贵州抗战时期文艺史的重要文献。
而今两位大师都成古人,廖静文在座谈会上深情地回忆起那段甜蜜往事,回忆起陈恒安先生时说:“恒安先生是一位难得的才华横溢的国学大师。”
陈恒安晚年在国内外已是非常有影响的书法名家,与国内外众多名家都有交往,商承祚、关山月、吴弗之、潘天寿、黎雄才、吴养木、费新我、高马得、洪世清等都曾到贵阳看望他。1983年肖娴先生从南京归筑省亲,刚到贵阳她就在友人的陪同下来到云岩室看望病中的陈恒安先生,因两位大师都擅作擘窠大书,他们就碑与帖如何相融相济谈了相互称道的看法,并相约以后一同笔会交流。陈恒安其作品远播欧美日本等国,国内外收藏者众,有书法专辑《陈恒安书法选》存世,气质、用功,造诣之深,可谓一代宗师。
1949年后,陈恒安历任贵州省政协委员,省民革常委会顾问,省博物馆名誉馆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省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暨贵州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贵州国画院顾问,贵州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1982年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1986年6月11日,一代诗词巨匠、书法大师陈恒安先生在贵阳市与世长辞,追悼会在北京路影剧院举行,中共贵州省委、省人大、省人民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及数千人参加,花圈摆满北京路。
这幅挽联是对陈恒安先生一生人品、书品、学问、艺术的最好评价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