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王”袁晓岑
袁晓岑《孔雀图》
在中国现代画家中,提起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关山月的梅花,几乎无人不知,它们已成为这些画家的标志性题材而载入了绘画史册。贵州籍画家袁晓岑笔下的孔雀,也堪同以上大师的“绝活”媲美,他亦因此被人们誉为“孔雀王”。
袁晓岑于1915年生于安顺普定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他自幼便喜爱美术,常用木炭画飞禽走兽,用泥土捏小牛小马。15岁时考入贵阳省立师范学校,功课之余常临摹《芥子园画谱》和任伯年、任阜长等名家画册,又认真学习当时贵阳绘画名家景方桢、阮为藩和张云麓的作品。其间他还结识了“选文斋”裱画店的主人,常向该店借回古今名家原作临摹,作为回报,他将临作中之优者无偿供裱画店出售。袁晓岑五年间临画数以百计,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技法基础,他曾经坦言,在贵阳五载的刻苦学习,“此乃予耕植于文艺土壤之第一锄也”,换言之,袁晓岑一生的事业乃是从贵阳起步的。
1935年袁晓岑赴昆明入昆华高中学习,见高剑父、高其峰画作,十分喜爱,遂私淑之。高中毕业后,袁晓岑于1938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他一方面刻苦学习文史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坚持在课余时间作画、搞雕塑,并以卖画收入自给。同年他在昆明文庙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他那格调清新、个性鲜明的作品得到各界人士好评,一时声名鹊起。1940年,袁晓岑与熊秉明、孙福熙、周霖等组织“谷风画社”,互相切磋画艺,举办劳军画展。时任云南大学校长的熊庆来对袁晓岑十分器重,介绍他同漫游海外归来的徐悲鸿相识,他拿出自己的绘画和雕塑向徐求教,徐深为赞许,详细评点,悉心教导。袁晓岑与徐悲鸿的绘画缘虽然短暂,却使他受益终生。1942年日军攻占保山,袁晓岑提前结束学业到昭通教书,此后数年他相继在贵阳、安顺、宣威、大理、保山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名满云贵。新中国成立后,袁晓岑历任云南省文联创作研究部副主任、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文联委员、云南省美协主席、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画院名誉院长。
袁晓岑在艺术上是个多面手,他善书法,能诗词,谙音律,擅雕塑,精绘画,还尝试过蜡画艺术,可谓多才多艺,这里只论述他的绘画。在题材上,袁晓岑主攻花鸟、畜兽,这与他童年的记忆密切相关,他曾这样描绘家乡的景色:“山花野卉四时不绝,飞禽走兽出没其间,喜鹊画眉时到檐边篱下,山鸡野猪不时亦可捕到……”正是这童话般的世界哺育了他心中的艺术幼芽,使各种禽鸟、畜兽成了他绘画中的主角。袁晓岑最常画的题材是孔雀和仙鹤,此外,小鸭、骏马、鸽子、雉鸡、雄鹰、喜鹊、鸳鸯、灰鹭、翠鸟、鸡、鹅、金鱼、水牛、牦牛、猫等亦经常出现在他的笔下。
孔雀是鸟类的君主,羽毛华美,仪态高贵,最宜入画。但前人画孔雀多为工笔,往往将其置于庭园中,配以牡丹、玉兰等花卉,虽极富丽堂皇,却失之刻板,缺乏生活气息。袁晓岑画孔雀多为写意,将其置于林泉之间,配以紫藤、芭蕉、翠竹等植物,着重刻画孔雀清新、优雅的神情动态。由于袁晓岑在大学时曾饲养过孔雀,长期对其观察写生;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又多次到西双版纳采风,目睹了孔雀在大自然中自由活泼的恣容身影,故其笔下的孔雀造型生动,体态矫健,形神兼备,堪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典型。袁晓岑亦因善画孔雀而名播海内,被誉为“孔雀王”。仙鹤是鸟中高士,羽毛皎洁,身段修长,神态悠闲,也是画家最爱的题材。但前人画仙鹤多为静态的松鹤图模式,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袁晓岑所绘的仙鹤,或争逐于芦塘,或嘹唳于长空,或起舞于雪原,独具一种潇洒出尘的动态美和旋律美,开辟了画鹤的新境界。著名画家范增评论道:“孔雀和仙鹤是华贵与野逸两词的最佳诠释,而当今中国画坛,辩证地把握这两种对立之美,并创造性地推进了中国花鸟画史进程的大师,当首推袁晓岑教授。”
袁晓岑的中国画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高层次美展,或入编各种大型权威画集,其中《版纳林泉》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入编《百年中国画集》《春回大地》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20世纪80—90年代,袁晓岑曾赴瑞士、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举办绘画、雕塑展览,广获好评。他的画鹤之作被胡耀邦、江泽民总书记作为国礼赠给日本首相和议长;其数十件作品被国内外著名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他出版的绘画作品集有《袁晓岑画辑》《袁晓岑国画雕塑选集》《荣宝斋画谱·袁晓岑专辑》《袁晓岑画孔雀》《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袁晓岑》等。
袁晓岑的绘画之所以能攀上艺术高峰,在于他较好地把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结合在了一起。他的作品表现的都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题材,特别是云贵高原最常见的禽鸟、畜兽,由于他具有扎实的笔墨功夫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又从雕塑艺术中借鉴了造型和透视的手法,因此作品格调高雅,气韵生动,诗意盎然,形神兼备,做到了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国当代花鸟画的重要收获。
诚如美学泰斗王朝闻在《袁晓岑国画雕塑选集》序言中所说:“画家雕塑家袁晓岑的作品不只创造性地体现了两种艺术形式的差别与联系,更可贵的是诗意与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他在另一篇文章里还借用刘勰“神与物游”之语来形容袁晓岑的艺术。法国《欧洲时报》曾发表《东方的艺术天才——袁晓岑》一文,评价他“是现代最有力量、最有影响的画家、雕塑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属于中国,也是属于世界的”。瑞士《新苏黎世报》亦曾发表评价文章,赞誉袁晓岑是“当代花鸟画大师”。鉴于袁晓岑在艺术上的成就和影响,他去世前两年亦即2006年,昆明市政府斥巨资在滇池之畔修建了占地近40亩的“袁晓岑艺术园”。为一个在世的美术家修建“艺术园”,我国此前尚不多见,这是云南人民的骄傲,也是贵州人民的光荣——毕竟,袁晓岑是从贵州大山中走向云南,走向全国和全世界的画家和雕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