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绥阳人
南宋末年,绥阳县走出过两个了不起的文武全才——冉琎、冉璞兄弟,他们在四川合州,向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出奇谋,修筑了神奇的军事城堡钓鱼城,并徙合州居民于钓鱼城内。这座钓鱼城,在蒙军长达36年的200多次进攻中,不但岿然不动,还击毙了蒙军统帅汪德臣和蒙哥大汗(元宪宗),使另三路元蒙军不得不分别从湖南、湖北和西亚及欧洲撤军,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欧亚文明,改写了世界历史。
一、一门并产双南金
明崇祯遵义人程生云曾写过一首《怀冉琎冉璞兄弟》,其中有这样两句:“一门并产双南金,文武才名耀古今。”盛赞“二冉”兄弟是文武大才。
明朝进士冉朝安在《冉氏源序》中写道:“授姓始祖,乃周文王十子冉季载也,其族之始,吾族先祖冉雍字仲弓,后裔避赢秦‘焚书坑儒’之乱,隐居京兆三原,盖先鲁而后秦也。冉雍后裔彩鸾奉诏为唐岐州刺史,武德四年克定伪乱,因敕入川加授渝州刺史,荣禄大夫。五代时孟昶据蜀其子孙避乱乃隐于播州。在嘉熙时,余玢在渝筑招贤馆,以纳贤士,诏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嗣子孙多仕进焉。”这段记载说明,冉琎、冉璞兄弟的先祖是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传至冉雍后裔,因避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乱,隐居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所以是由鲁入秦的。冉雍的后裔冉彩鸾奉诏为唐岐州刺史,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克定伪乱,入川当渝州刺史,荣禄大夫。到了五代时,蜀后主孟昶(919—965年)荒淫无度,蜀中大乱,彩鸾的后裔为避乱而迁居播州,当时播州州治在今绥阳县境内。查冉氏谱系,迁居绥阳的为冉彩鸾的第十一代孙冉乾,由冉乾再传十代,就到了冉琎、冉璞兄弟这一代。从这里可以看出,冉琎、冉璞兄弟的祖籍地在北方。
从冉氏谱系中可以看出,冉琎、冉璞的曾祖冉继业是业儒,做过主簿;高祖冉贵宝,是业儒,武生;祖父冉任重,是业儒,武生;父亲冉茂隆,也是业儒。可见,冉琎、冉璞出自书香门第,武学之家。据《渝黔冉氏族谱》载,冉琎与冉璞系同父异母兄弟,冉琎的母亲姓张,冉璞的母亲姓王,冉琎与冉璞相差两岁,他们的父亲冉茂隆生于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卒于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冉茂隆去世时,冉琎、冉璞正在合州修建和驻守钓鱼城。明人铁成缘有首诗《示冉氏诸生》中这样写道:“旧俗相沿重读书,家家种树绕茅庐。高低田水明如镜,深浅云林可绘图。幽处自应人罕到,空山惟听鸟相呼。不知画地为军阵,可有当年琎璞无?”写出了冉琎、冉璞耕读的具体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兄弟二人有比较舒适的读书环境。《绥阳县志》也有这样的记载:“冉氏兄弟少年时代就学于播州学堂,兄弟俩情义甚笃,聪颖勤奋,敏于事而寡于言。稍长,遍游蜀川名胜,关隘重镇。目睹南宋王朝弊政和官场腐败,便隐居山林,躬耕自资。闲余,互相砥砺,深研行营列阵之法。播州杨氏土司闻其才,多次邀其出山辅治,兄弟俩坚辞不出。”同样可看出,“二冉”兄弟读书的环境是并不太差的。正因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才成就了“二冉”的伟大功绩。
二、余玢雅能资妙略
“余玠雅能资妙略”也是明人程生云《怀冉琎冉璞兄弟》中的诗句,记述的是“二冉”向余玠献钓鱼城之策这件事。
冉琎、冉璞的主要功绩在《宋史·余玠传》中有较详尽的记载。说冉琎、冉璞兄弟是播州人氏,有文武才,隐居山中,地方官府多次召他们出去做官,他们都没有答应。后来,兄弟俩听说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很贤能,正为抗击蒙元军队的进攻,而设招贤馆广纳天下贤才以抗蒙军,便前往拜见余玠。余玠以上宾之礼待冉氏兄弟。可是冉氏兄弟在招贤馆住了几个月,并没有说出紧要的话,余玠有点坐不住,就打算设宴打发走他们。席间,在座的宾客都纷纷表明自己的主张,唯独冉氏兄弟只顾吃喝,并不说话,余玠想办法使他们说出点什么来,也没有成功。于是余玢私下想,这兄弟俩确实不凡,他们应该是在看我对待人才的礼数如何。第二天,余玠便安排“二冉”兄弟到一处幽静的别馆去住,而且派人偷窥他们在干什么事。却见兄弟俩也不说话,只对坐着以白垩石在地上画山川城池。过了十多天,他们自己去见余玠,请余玠屏退了左右,才对余玠说:“我们两兄弟蒙您礼遇,想出了一个小小的计策,不敢与众人的意见相同。我们觉得现在守蜀的大计,在于迁徙合州城。”并把他们的具体谋划说了出来。他们的话说到了余玠的心坎上,余玠跳起来握着他们的手说:“这正是余玠日思夜虑的事,但却没有得到要领。”“二冉”又说:“蜀口形胜莫过于钓鱼山,如果把合州城迁到那里,并任用有才能的人驻守,积蓄粮食、弹药,胜过十万大军,巴蜀之地就守住了。”余玠听了大喜,说:“余玠知道你们兄弟俩不是一般的人,你们的谋略,我不敢归功于自己。”
于是也不跟他的手下讨论,秘密地将这件事奏报了朝廷,请朝廷封给“二冉”兄弟官职。朝廷接到奏报后,就封冉琎为承事郎,代理合州知州,封冉璞为承务郎,代理合州通判。迁合州城的事,全听“二冉”兄弟调遣。这件事引起了合府上下的议论,众人都以为不可。余玠却怒斥道:“钓鱼城筑成后,蜀地就可以依赖它得以久安;如果不是这样,我余玢愿担一切责任。你们大家都不要干预这件事!”后来,“二冉”兄弟就筑成了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天生等十余座城池,都是随着山势筑起来的,星罗棋布,成了好几个郡的治所。而且屯兵聚粮,为守住蜀川做好了一切准备。还诛杀了那些胆小溃逃的将士,以整肃军纪。又移金戎于大获、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以嘉陵江、渠江、涪江等为内水防线;移利戎于云项,以岷江、沱江、金沙江等为外水防线。这样就形成了内外水防控网络。
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5千米的钓鱼山顶,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南、北、西三面环水,壁垒悬江。钓鱼城的主体工程,是总长8千米的内外两道城墙。它凭借悬崖绝壁,以当地土红色的条石垒砌而成。墙高15米,墙顶石砌的跑马道,可容三马并行或五人并进。城墙靠外一侧,是高两米的垛口。垛上的瞭望台,用以观察敌方动静,垛下的方形射洞,用以射杀来犯之敌。城墙上,还有依据山势修筑的墩台和炮台。整座城墙,由护国门、奇胜门、西门、新东门等8道坚固的城门连接而成。此外,还修造了栈道、暗道、帅府、军营、校场、点将台、水军码头、火药制造作坊以及14处天池、92口水井、两道排水暗沟等军事和生活设施。南北还各建了一条延至江中的一字城墙。江边筑设水师码头,布有战船,上可控三江,下可屏蔽今重庆市,是支撑四川战局的防御要塞,既可生产、生活,又能防敌、据敌,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据新华网重庆频道2006年4月1日报道,钓鱼城下发现了一条700余年前的古地道,考古确定为修建钓鱼城时开凿,用于与城外进行通讯联络。该地道位于齐胜门外地下5米深处,连通城内外,宽约2米,高约1米,设计十分精巧。
若不是当年“余玠雅能资妙略”,哪里有“万仞云崖环旧垒,百泓活水蓄层巅”(清·洪承鼎)的钓鱼城啊。
三、魄夺蒙哥尚有城
从钓鱼城始建的公元1243—1279年的36年中,不可一世的蒙古军队向钓鱼城发动了200多次进攻,丢下了包括统帅汪德臣在内的80余位蒙军将帅的尸体。蒙哥汗九年(公元1259年),盛怒之下的蒙哥大汗御驾亲征,爆发了震今中外的钓鱼城保卫战。
蒙哥汗八年(公元1258年),蒙哥大汗统兵4万,号称10万,分兵三路进攻四川,十二月,攻陷了川北54个州、府,进抵武胜山(今武胜县城附近),准备攻合州。派南宋降将晋国宝入钓鱼城招降,被王坚所杀。当年九月,蒙哥汗仗着兵强马壮,不听军师不纳术速忽里避开坚城,迂回夔、万东下的建议,决定强攻钓鱼城。蒙哥汗派诸王末哥攻礼义山城(今渠江东北三教寺寨),曳刺秃鲁雄攻平梁山城(今四川巴中西),命宋降将杨大渊突袭合州旧城,切断外围与钓鱼城的联系,同时令四川都元帅纽磷在涪州蔺市(今涪陵西)造浮桥断绝宋援,在铜罗峡据险筑垒,切断重庆宋军北进之路,对钓鱼城形成铁壁合围之势。二月二日,蒙哥汗率军渡过鸡爪滩(今钓鱼城东北鸡心石),驻于城东石子山上,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攻钓鱼城。七日攻一字城墙,九日攻镇西门,都没攻下来。接着,蒙古东道军史天泽也率部前来参加了钓鱼城之战。三月,进攻东新门、奇胜门、镇西门、小堡,均遭失败。四月二十二日是连降了20天大雨后的一个初晴日,蒙军偷袭护国门没有得逞,第二天攻破城北出奇门至嘉陵江一侧的一字城,但接着被王坚夺回。七月中下旬,蒙哥汗在围攻半年,屡遭挫败的情况下,忧愤交加,决定与钓鱼城守军决一死战。蒙哥汗令士兵在离钓鱼城东门500米远的脑顶坪筑起一座土台,插上高高的桅杆,派人爬上去窥视城中动静。不料宋军以石炮猛烈轰击,脑顶坪阵地立即台毁桅断,蒙哥汗猝不及防,当场被飞石击中而身负重伤。王坚随即令士兵将从打田池捕来的两条重达30斤的鲜鱼,高悬于新东门城头,并将数百个白面饼抛掷城下,向蒙军宣告,钓鱼城兵精粮足再坚守十年也没问题。面对如此局面,蒙哥倍觉羞辱,伤痛发作,死于非命。蒙军不得不宣告失败而北归。
蒙古大军号称不可战胜的“上帝之鞭”,谁知却在钓鱼城大捷中被折断了。随着蒙哥大汗战死,蒙古王族内部爆发了争夺汗位的激烈冲突,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随即征兵图谋汗位,进军湖北鄂州(今武汉)的忽必烈和进军湖南漳州(今长沙)的塔察尔,匆忙与宋军讲和,率军北还。刚刚征服叙利亚的旭烈兀,也放弃进军非洲的计划,率大军回归本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蒙哥之死,使团结的蒙古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因此挽救了伊斯兰世界。
“魄夺蒙哥尚有城”,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盛赞了钓鱼城在钓鱼城大捷中的特殊作用,并热情讴歌了冉琎、冉璞兄弟的功绩,“冉家兄弟承磷玢,蜀郡山河壮甲兵”。不可想象,要是没有冉琎、冉璞谋修钓鱼城,今天的历史会是怎样的一种面貌。
四、高才俊似海东青
1252年10月,蒙古军汪德臣、火鲁赤部大规模入侵,进抵嘉定,余玠调集蜀中精锐部队,组织大规模会战,将蒙古军击退。余玠因抗蒙治蜀有功,于1252年晋升为兵部尚书,仍驻四川。第二年,朝廷反战派谢方叔任左相,诬告余玠“擅专大权,不知事君之礼”。宋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玠还朝。余玠知有变故,愤懑成疾,并于当年7月服毒自尽。
随着余玠的自尽,冉琎、冉璞兄弟受到株连,于1253年辞官返回原籍绥阳。
据《渝黔冉氏族谱》记载,冉琎生于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于宝祜六年(公元1258年)病逝,享年60岁。冉璞生于南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因闻钓鱼城大捷,狂喜而卒,享年60岁。据《遵义府志》载,冉琎墓位于绥阳朗里凤凰山下汪家园,冉璞墓在绥阳金里徐阳台。1992年,绥阳县人民政府将冉琎、冉璞墓作为绥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迁到了县城附近的天台山麓。
“二冉”的故宅在绥阳县城西南郊的平母山上,其遗址尚存。在钓鱼城有一座忠义祠,该祠始建于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四川合州知州王采珍重建,立余玠、冉琎、冉璞、王坚、张珏牌位,供人们祭祀。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遵义人华国英任合州知州,还给忠义祠题写了一副对联:“持竿以钓中原,二三臣尽瘁鞠躬,只拼得蒙哥一命;酾(shi)酒而浇故垒,十万军披肝沥胆,竟不从王立二心。”以表彰余玠、冉琎、冉璞、王坚、张珏等功臣的历史功绩。
冉琎去世后,其子孙迁居正安。冉璞的儿子冉从周(贵州第一位进士),官珍州(今正安、道真两县)守令。冉璞的另一子冉克明,随冉璞到合州,合州迁于钓鱼山时留在渝州,宝祜间为渝州车骑将军。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去世,葬在渝城西。冉克明的儿子冉仲权生于淳祐甲辰年(公元1244年),咸淳时为渝州车骑指挥,后隐居酉阳之官水道江边,他的第四代孙冉轲,官至蜀宣慰将军,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冉克明的另一个儿子冉仲叔在咸淳时为渝州车骑将军。
《道真冉氏族谱》中有首诗名为《颂冉琎冉璞兄弟》,作者是冉子于,诗是这样的:“承郎事务作公卿,琎璞接生又克明。愿颂从周擢进士,高才俊似海东青。”诗中提到了承事郎冉琎、承务郎冉璞,及冉璞的儿子渝州车骑将军冉克明,和贵州第一个进士冉从周。诗中的海东青译自满语,指的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有“万鹰之神”的含义,传说中十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诗意是,冉氏一族人才辈出,都是像海东青一样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