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原生态黔东南自治州
所属图书:《600年贵州(下册)》 出版日期:2015-06-01 文章字数:1130字

原生态黔东南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邻湖南省怀化市,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河池市,西连黔南自治州,北抵遵义市和铜仁市。国土面积约3.03万平方千米,人口431.29万,苗、侗、布依、水、瑶、壮等3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6%,其中苗族人口占41.4%,侗族人口占31.5%,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苗族侗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

黔东南自治州历史悠久,今黔东南州辖地在秦朝属黔中郡和象郡,汉代属武陵郡和牂牁郡,清朝分属镇远府、黎平府、都匀府和黄平州。1956年7月23日建州。黔东南自治州辖凯里1个县级市,镇远、黄平、施秉、三穗、岑巩、天柱、锦屏、剑河、台江、黎平、榕江、从江、雷山、麻江、丹寨15个县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州府在凯里市。

黔东南自治州地跨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以雷公山为分水岭,是这两江支流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这里峰峦连绵,河流纵横,是省内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地貌奇异杂,景色万千。全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18.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

黔东南自治州森林覆盖率达49.37%,为全省之冠,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有“杉乡”“林海”之誉。在国家自然保护区雷公山中,有秃杉、红腹锦鸡、雷山髭蟾等珍稀动植物,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黔东南自治州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储藏量262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172万千瓦,河流天然落差大,开发条件优越,已形成水火并济的发输电力网络。

黔东南自治州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境内已发现的矿产有40余种,在贵州省列前三位的有重晶石、玻璃用石英砂和锑矿,其中重晶石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

黔东南自治州盛产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雷山银球茶、丹寨硒米、从江椪桔、榕江西瓜、台江大板栗、从江香猪、榕江香羊、黎平小黄牛等都是极具开发价值的著名农产品。

黔东南自治州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贵州省东线旅游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被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首选地之一和十大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其苗族风情旅游区以凯里、麻江、台江、雷山为中心,侗族风情旅游区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自然生态旅游区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河、云台山风景为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全国最大的苗寨——雷山西江、全国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世界之最”黎平天生桥、中共黎平会议会址、中挪(威)两国共建的堂安侗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等,是其中的亮点。黔东南自治州民族民间节日有160多个,有“百节之乡”“歌舞海洋”的美誉。被誉为“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粗犷激情的台江反排木鼓舞,以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等民族民间艺术,早已蜚声海内外。

600年贵州(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