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南昌起义:三千子弟兵,八百贵州人
所属图书:《600年贵州(下册)》 出版日期:2015-06-01 文章字数:2750字

南昌起义:三千子弟兵,八百贵州人

一、中国共产党初期,贵州人才辈出

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不久,贵州便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其中,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邓恩铭,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马列主义翻译家周达文,洪湖赤卫队创建人之一周逸群,著名红军将领旷继勋,上海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龙大道,北方左联党团书记段雪笙,解放军上将杨至成,等等。坚信马列主义、投身革命的还不只是进步青年,还有许多社会贤达也倾向共产主义,为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譬如黄齐生先生,他41岁时还组织王若飞等到法国勤工俭学,与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交情深厚,一生为革命奔走,直到1946年4月8日与王若飞、叶挺等同机遇难。遵义的蔡光举,本来是主张“科学救国”的,在厦门大学攻读理工专业,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弃笔从戎,考入了黄埔军校,在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中英勇牺牲,被誉为“黄埔之英”。赤水的袁咨桐,从小即随黄齐生先生在外地求学,1930年在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读书,因支持革命活动被捕,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就义时年仅17岁,被誉为“少年英烈”。革命思潮在贵州的影响广泛而且深远,从这些贵州革命先烈身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陈靖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他写过《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江畔》等长篇小说,又创作了大型传记文学《贺龙传》。这位出生于贵州瓮安的苗族将军,在晚年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从1986年9月开始,用了21个月的时间,走完了当年的五条长征路,行程3.6万千米。他经过实地考察,又作了周密的研究,在谈到“八一”南昌起义时,特别提到“三千子弟兵,八百贵州人”。他的话,使我们注意到一个被人忽略了的问题,那就是贵州籍军人在南昌起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800贵州儿男,南昌城打响革命第一枪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用血腥的屠杀来消灭革命势力。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了挽救革命,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

参加这次起义的有2万多人,实力最强的是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其次是叶挺领导的第11军第24师和周士第领导的第4军第25师的一部分,还有朱德领导的第3军军官教导团。

起义前成立了中共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成员。前敌委员会任命贺龙为起义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主持参谋团。将起义部队整编为3个军,贺龙兼任第20军军长,叶挺兼任第11军军长。第9军的军长由贵州安龙人韦杵担任,他原先是国民革命军第3军第9师师长,倾向革命。

贺龙的部队与贵州有深厚的渊源。他早年“两把菜刀闹革命”之后,便在湘黔川边境活动。担任川军第9混成旅旅长时,部队就驻扎在贵州铜仁,在这里他收编地方武装,招收士官生,扩军2000余人。1926年进行北伐战争,将黔军编为5个军,贺龙的部队纳入黔军系列,编为第9军第1师。第9军军长是彭汉章,国民党的党代表兼军政治部主任是彝族民主革命的杰出代表贵州人安健。他忠实地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造成了有利于革命活动的政治环境。共产党员周逸群是贵州铜仁人,早就与贺龙有交往,北伐时他是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的宣传队长,组织了一支有30多名共产党员的宣传队。当宣传队来到湖南常德时,组织上决定将他安排到第9军工作,担任贺龙的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彭汉章在武汉遇害后,第九军瓦解,贺龙部改编为独立15师,不久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开往九江、南昌。

第20军成立后,周逸群升任军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松桃人欧百川原为彭汉章部的团长,建第9军时将这个团并入贺龙的第1师,因其屡建战功,便升任第1师副师长,官兵中有不少贵州人。第2师的师长是秦光远,他是贵州镇远人,早先即为贺龙旅的副官,在铜仁扩军中因立功而升为独立第3团团长,该团主要成员多为贵州人。新成立的第三师,师长由周逸群兼任,骨干多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贵州三穗人杨至成上将当年就是这个师6团6连的指导员。如此看来,第20军的3个师都是贵州人掌握,而且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逸群在南昌起义中是个关键人物,他留学过日本,在上海创办过《贵州青年》旬刊,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与蒋先云、陈赓、左权等在黄埔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并担任主席。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宣传科长,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到贺龙部队后,首先在湖南澧州开办政治讲习所,培训连以上干部,重在提高他们的政治、军事素质。并在湖南招收新兵3000人,贺龙高兴地说:“过去军阀招兵,一靠钱,二靠绳子。现在我们招兵讲革命道理,一个钱不花,农民都把年轻力壮的子弟送来了。”他给部队带来了新的气象,带来了共产主义的影响,发展了不少党团员。所以,有人说他“像一滴红水落到缸里,正在逐渐扩散,改变着部队的颜色。”他又是贺龙的良师益友,在许多关键时刻为贺龙出主意、拿决策,清除了军内的反动分子,粉碎了蒋介石、汪精卫、张发奎等人的阴谋,使部队日渐壮大,并决心跟着共产党走。正是因为周逸群的不懈努力,使贺龙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将这支部队改造成为由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军。后来经周逸群和谭平山的介绍,贺龙加入了共产党。

在南昌起义中,周逸群始终站在周恩来这一边,坚决否定张国焘提出的一定要得到张发奎同意才能举行起义的主张。并全力协助贺龙进行军事布置,竟连国民党左翼分子也说:“没有周逸群,就没有贺龙;没有贺龙,就没有南昌起义。”第20军担任主攻任务,迅速占领敌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周逸群率领第20军教导团和第6团,将敌第9军的有生力量歼灭,对南昌起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欧百川领导的第一师,负责包围敌第九军教导旅和第3军留守部队,经过一夜激战,出色完成任务。秦光远率领2师警戒赣江下游及进攻江西省政府,激战4小时,胜利完成任务。

在南昌起义中,贵州男儿英勇奋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南昌起义高举起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开始组建中国工农红军,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武装斗争与“红色割据”的新时期。所以,毛泽东同志说:“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

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贵州人大都牺牲了,杨至成是少数幸存者之一。杨至成,贵州三穗人,侗族。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1927年入党,同年被分配到贺龙的部队任指导员,参加南昌起义。以后参加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上了井冈山,中央红军长征时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长,1938年在苏联陆军大学学习,在苏联远东军中工作。1946年回国后一直在东北做后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总监部副部长,授上将军衔。以后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国防大学副校长,1967年在北京逝世。

600年贵州(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