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骨科名医黄朝介
所属图书:《册亨风物志》 出版日期:2016-11-01 文章字数:999字

骨科名医黄朝介

黄朝介(1910—1990),男,布依族,册亨县冗渡镇南俄村秧窝组人,于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家境贫寒没钱读书,年幼时就开始跟随父亲黄银昌学习中草医药知识。成年后,在民间独立治疗跌打损伤和一般常见疾病,由于他努力学习中医药知识,医术日渐提高,其父认为他很有前途,就将祖传的接骨秘方传授给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黄朝介的医术得到更好的发挥。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地政府安排黄朝介到冗渡乡卫生所工作,1970年被安排到冗渡区卫生院工作。1972年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提出的“努力发掘祖国医药宝库,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的号召,将祖传秘方改良,把四块瓦、水冬瓜、大常山、乌骨藤、小木姜、三角枫等14种当地草药,以特殊的技术按一定比例混合熬制成膏。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复方四块瓦接骨膏”,后改名为“复方介骨灵接骨膏”。1973至1981年期间,采用“复方介骨灵接骨膏”治疗四肢骨折的病患1164例,系统观察418例,都取得了满意效果。经贵阳中医学院和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临床实践证明,“复方介骨灵接骨膏”具有消肿止痛,活血散瘀,促进骨痂生长等功能。按照196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骨折学术座谈会定的《骨科愈合标准》的规定,黄朝介的“复方介骨灵接骨膏”的治愈率达89%—98%。黄朝介的科研成果引起了省内外医药卫生界的重视,先后有辽宁、黑龙江、北京、河南、安徽、湖南、四川、云南等10多个省市的100多人来人来函索取“复方介骨灵接骨膏”,该药还被收入《中华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汇编》当中,得到推广应用,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黄朝介影像

黄朝介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对病人十分关心,不论亲疏,一视同仁。他研制的“复方介骨灵接骨膏”所用的草药都是他亲自上山采集,加工熬制而成的。由于其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和突出的贡献,他1979年被评为兴义地区卫生系统先进代表并受到表彰,1978年当选政协贵州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81年当选黔西南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被推选为册亨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黄朝介为传承发扬中医药奋斗一生,为治病救人,不畏艰辛劳累,研制出能有效治疗四肢骨折的“复方介骨灵接骨膏”,大大减轻了伤者的痛苦,远近闻名。1990年5月,他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0岁。

骨科医术继承人黄文安影像

建设中的册亨体育馆

册亨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