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乃言石龙
所属图书:《册亨风物志》 出版日期:2016-11-01 文章字数:860字

乃言石龙

石龙位于册亨县八渡镇团丰村团协村民组,省道312线468千米处路旁,距县城50千米,在撤区、并乡、建镇前属乃言乡,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乃言石龙”。

石龙藏身于大山深处,首尾穿进大山腹中,入土部分因未曾勘探,具体长度、形状大小不得而知,人们现在所看到的只是裸露于地表的部分身段,长20余米,直径2.2—3.2米,躯干为深灰色呈圆柱形。其裸露部分布满鱼鳞状白色石脉纹理,呈现浮雕图像,犹如一条不见首尾的神龙,形象逼真,当地人称之为“独王”(布依语,意为“龙王石”),又有人说可能是化石。遗憾的是在1939年秋,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阶段,为了将抗战兵员和国际援华物资等及时运送到抗战前线,贵州军政当局奉令限期修通晴隆沙子岭至册亨八渡的公路。在修筑册亨路段时,因前方军情紧急,加之当时技术条件比较落后,无法避让,因此石龙被拦腰切断,遭受严重损毁。据当地传说,由于被称作石龙的罕见石体受损后伤了龙根龙脉,当天曾经发生过山摇地动的情况,该石龙还流了三天三夜的血。虽说这故事是人们虚构的,然而它寄托的是人们对石龙受损的惋惜之情和在国家民族饱受外侮时的忧愤之情。

石龙

现今的石龙,周边灌木葱茏茂密,藤蔓环绕。再环顾群山,更有“苍山如海”的感觉,每当流云飘浮,群山犹动,仿佛龙腾;劲风疾来,林涛若潮,有如龙王咆哮。石龙虽残,但仍不失恢宏的气势,极为壮观。其裸露部分浑然天成的颀长体态极为罕见,堪称一绝。

2006年3月和2008年4月,黔西南州文化局和贵州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促进会组织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先后前往现场鉴定,得出的结论是:石龙并非化石,它是由深灰色钙质石英砂岩组成,质性坚硬,硬度约6—7摩氏度。奇石身上有纵横节理斜向X型剪切节理三组。节理中充填有白色的网状石脉。所处的地层为三叠系中上统边阳组(t2-36y),距今已有一亿余年。

石龙虽不是化石,但它是非常罕见的自然景观,对于国家考古研究和现代旅游业的开发有一定价值。2008年4月12日,贵州省地质专家组将这座当地人称之为“独王”的石体定名为“罕见的巨型石龙”。

石龙

册亨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