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
布依族先民为“越”,而汉文献中就有“越人巢居”的记载。布依族先民按照“巢居”的形式把房子建成“干栏”。《魏书》曰:“盖南蛮别种,种类其多,散居山谷,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北史《南僚传》曰:“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僚指布依先民)。“干栏”就是现在所称的吊脚楼。宋《岭南代答》曰:“上以自处,下居鸡豚。”明邝露《赤雅》曰:“人栖其上,牛羊犬豕畜其下。”以上记述,反映了布依族干栏式房屋建筑是从原始的依树积木、架木为巢的树上“巢居”发展而来的。
布依族建房造屋十分讲究环境,大多选择在清溪、江河两岸的坝子旁边居住,村寨依山而建,层叠而上。
平地吊脚楼
布依族有聚族而居的习惯,户数有几十户到上百户之多。布依族民居建筑多为“三开间”和“五开间”,也有少量“七开间”和“九开间”。进深为二丈四,开间一丈二,房高多为一丈五八、一丈六八、一丈八八或一丈九八、二丈一八。一般四列,根据“柱”“瓜”多少的不同,每列柱头可分为“五柱夹四瓜”“五柱夹六瓜”“五柱夹八瓜”“七柱夹六瓜”“七柱夹八瓜”等,俗称“九个头”“十一个头”“十三个头”“十五个头”。数字越大,说明房子越高,面积也越大。正中一间为堂屋,堂屋后壁为“神壁”,中央二楼设神龛,作供奉神灵、祖先之用。堂屋的两扇大门向内开,有的大门外设腰门向外开。堂屋左右两侧前半间为客厅和厨房,内半间为卧室。一楼内外壁均夯土墙或加站枋装立板,二楼外壁装木板或用竹篾编织后再用调拌好的石灰抹糊。屋顶盖瓦很讲究,瓦沟要直,并“采水”5-7分呈“人”字形。
布依族建房造屋多依山就势,房屋后半部与地面齐平,前半部悬空,俗称“半边楼”。底层用的是竖装板作碓房、磨坊、堆放杂物之用,作饲养家畜的只横关栅栏。二层作为人居住之处及主要活动场所,三层作储藏粮食、客房之用。大门外建一晒台,作晾晒物品或纳凉之用。建筑在山间一侧开一门作出入通道。
四合院
房屋结构
雕瓜
石墙
自烧瓦片
院门
土山地区民居
石山地区民居
防鼠粮仓
旧时茅草屋
瓦木结构吊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