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丧葬习俗
所属图书:《册亨风物志》 出版日期:2016-11-01 文章字数:1933字

丧葬习俗

册亨布依族的丧葬仪式要经过安置入殓、悼祭、出殡安葬的程序。

人死后要用艾叶煮水洗身洗面后,穿寿衣新鞋,又给死者口中含些银币,手握些芝麻菜籽,再用白纸蒙住脸面,接着在堂屋架床安置死者,等待摩师主持入殓。入殓时摩师手持一把剑,端一碗法水念诵《入棺科文》,再往棺材中先铺一层草木灰,后依次放一层木炭,九炷香和冥纸,最后铺剪成八卦形状的三张白纸,把死者放入棺材内,盖上白布,死者亲生女儿、儿媳、侄女等每人都要盖一段白布以示孝敬。盖好棺盖,棺盖上放一碗叫“禁雌雄”的符法水与一把稻谷,摩师做法时要默念:“天有九柱,地有九粮,今日今时亡灵亲眷上粮”,接着又用斧头画一个“粮”字。入殓后棺材停在屋中央,有的姓氏,棺材要顺着房梁放,而杨姓和侬姓者的棺材要横梁、头顶神龛放。棺材头点一盏灯,放一个香炉,日夜香火不熄。停棺等待吉日举行祭奠,停棺时间少则一两天,多则数十天。

孝女堂祭

祭奠前,丧家大门贴孝联,门上横贴写有“当大事”字样的纸张。用白纸剪引幡,死者多少岁剪多少张纸,再加两张代表天地,如60岁则要剪62张,女婿也要剪幡幛送来插在门前。祭奠时间长短根据死者的身份和后人的家庭经济条件而定,子孙多且家庭富裕的通常祭奠三五天,有些只祭一天两天。若不做道场的就请摩师给死者开路,用布依语念唱经书,经书用汉字谐音记录,布依族叫《四当》(seldangs),汉语叫《殡凡经》。做道场的要三天以上,内容程序是发奏、开启、请圣、召亡、开丧、开光、诵经、礼忏、绕棺、献贡、投丧、十王过案、除灵、散花解结、升度等。做道场念《救苦经》《九幽经》《朱陵经》《二十四孝经》《父母恩重经》《报恩经》《升天经》《灭罪经》《度人经》等经书。给死者开路时唱《孝歌》,《孝歌》除了表示对死者的感恩之情外,还讲述了一个人从婴儿时期到成家立业直至老死为止。整部《孝歌》就像一部教科书,诉说人一生的艰辛,教人们怎样组织家庭,怎样处理人生大事。

祭奠是丧葬中最隆重的活动,开堂祭祀,祭品有全猪全鸡、糯米饭、面条、糖果等。由摩师主祭,弟子协助,布依语和汉语同时使用来念唱祭奠经文。祭文开头是“人生幻化古今同,谁敢将身作梦中,百岁光阴弹指过,一生做事转头空”。还有用汉字创作的献酒词:“初奠礼,把香焚,祷告亡魂,三魂不昧原遥闻,受此今时初奠礼,聊表衷情”;“二奠礼,泪珠流,永别故旧;人生恰似水东流,万里江河空渺渺,一去不回”;“三奠礼,不见颜,哭倒灵前,此时离别在千年,宗亲容颜难得见,梦里相逢”。听了使人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祭品摆在供桌上,摩师一一点数供品,每样供品都有别名:猪叫罡猎,猪肠叫双龙条,猪肺叫海龟,猪肝叫龟团,猪肚叫玉兔,鸡叫家凫,粽粑叫磊角,酒杯叫金酌,灯烛叫光辉,筷子叫食柱,白糖叫海沙,红糖叫红令,冰糖叫亮冰,杂糖叫斋,黄果叫金果,鱼叫金龙,布叫宝帛,冥钱叫财帛,大号叫大乐,横笛叫细律等等。

接着根据祭奠对象不同,朗诵不同的祭奠经文,如祭父亲则念:“恸念我父亲,深恩罔极;生鞠养育义包天,抱恨无休......”

祭母亲念:“鞠我坤娘身,深恩罔极,十月怀胎在娘身,不是亲娘来抚育,怎有我身......”

父母祭子女念:“劬子望终年,曾三养哲,谁知颜路哭颜渊,哭子葬明闻子夏,哀号恸天......”

在丧礼中,孝男孝女不坐凳,不睡床,不洗脸,不吃荤。做道场绕棺时,死者长子戴白纸缠的竹壳帽,手拄竹子做的丧杖,背米袋。丧杖的长短和米袋的轻重以死者的旬年而定,一个旬年(此处指十年)对应丧杖两寸半(一寸约为0.033米,下同),米0.5千克,如死者60岁,丧杖即一尺半(一尺约为0.33米,下同)尺,米3千克。女婿和外家用来祭奠的鸡和猪要分一半退回给他们,让他们招待吹唢呐的人和来送礼的亲友,他们吃饭时,孝子孝女还要去跪谢。

各种祭奠仪式做完,摩师手持宝剑念咒语抬棺材出门,棺材上盖一床红毯,拴一只公鸡。出殡时,死者女婿点一把火,手持引幡引路,边走边撒冥纸,孝子孝女和唢呐队送葬,然后全寨每户均出一人以上抬棺护送到坟地。

挖墓穴要看山向,墓穴要面对着山峰不能对着山坳。棺材入土前,在墓穴中撒一把米,摩师画八卦图,然后放鸡去吃米,称为滚井。取出鸡,烧一叠冥纸,称为暧井。把棺材放入墓穴,孝子女先撮土盖棺,然后众人撮土盖棺,第三天亲友帮助垒坟,还要请摩师在坟地念经,家中安置桌位供奉死者灵牌,从此每天早晚烧香,用饭菜供祭,直到“除服”。从丧礼到除服时间长的三年,短的几个月,这段时间为守孝期,孝男不剃头,不参加娱乐活动,家里过年不贴红对联。除服时请摩师念咒符法,大意是孝子孝女守孝期已满,从此请死者跟着祖宗自找己食。同时把死者灵牌从桌位移到祖宗桌上成为家神,同祖宗一样,到过年过节时享受子孙祭拜。

祭祀道场

召亡仪式

堂祭队伍

册亨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