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源·迁徙
布依族族源最早可追溯到古越人。《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中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性。”《隋书·南蛮传》中记载:“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俚,曰僚,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越人体系种姓繁多,支系分布也较广,宋人罗泌在《路史》一书中称之为“百越”或“百粤”。据近代学者考证,在广西西北部、贵州南部、西南部地区的称为“骆越”。因此,册亨县布依族属于骆越一支的后裔。“骆越”这个称谓,在《水经注》转引《交趾外域记》中有记载:“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通骆)田。”“雒田”指沿海丘陵旱地,开垦“雒田”的人就称为“雒民”。周宗贤《骆越历史初探》(1983年《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中表示,“骆越”之意盖源于此。垦殖“雒田”的越人,不只是分布在交趾一带,而在南、北盘江广大地区也有。现今,布依族仍称山谷间的槽子地为“洛”或“骆”。“洛田”或“骆田”指的是山谷里的田,布依语称之为“纳洛”,“纳”是田,“洛”是槽子或山谷。册亨布依族以“纳洛”为前缀的田名很多,如“纳洛卡”“纳洛舍”等。古代将垦殖骆田的越人称为“骆越”,其中包括布依族先民。
《陆氏宗谱》局部
另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邕州宣化县之北,欢水在县北,本牂牁河,俗称郁状江,即骆水是也,亦名温水,古骆越是也。”牂牁河是今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长达数千里,其上游是黔西南布依族聚居地区。此外,现今的布依族和古越人有着共同的文化特征。如在布依族居住地常见盛行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形式来源于古越人的“巢居”。布依族语言与骆越语言或称谓语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据《册亨地名普查资料》(1982年编)介绍,在布依族语言中,以“伟、平、洛、坝、纳、浪、弄、板、巧、岜、冗、坡、者、秧、达、八、内、岩、打、马”等20个字音为词头命名的村寨就有392个,并各有其固定的含义。还有,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爰有蒿菽、蒿稻、蒿黍、蒿稷。”“蒿”是古越人对粮食作物的通称,也是粮食作物的词根。如“蒿浩”即水稻,“蒿呆”即玉米,“蒿扬”即高粱,“蒿面”即小麦等等。综上所述,足以说明布依族属“骆越”一支的后裔,是册亨县的土著民族。
布依族名称,汉代以前称为骆越,汉代称为濮僚,唐代称为蛮,宋、元时期称为蕃,明、清时期称为仲苗、仲蛮、青仲、仲家等。清末至民国时期,除称为仲家外,还被称为夷家、夷族、侬族、水族、土人等。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布依族。
关于其民族迁徙和融合也有许多说法。古时候,从外籍迁入册亨的民族有的是朝廷戍边的官兵,有的是来落籍耕垦的劳动者。布依族中的岑、王、黄姓说他们的祖先是宋代随狄青征讨侬智高,战后留守广西的官兵,后又有一部分人到贵州来。又有部分人说,他们的祖先是明洪武年间调北征南、调北填南时从江西、湖广迁来的,战争结束后大部分留守于此。
据《贵州通志·土司志》记载,明弘治十一年(1498)普安米(乜)鲁反,十五年(1502)户部尚书王轼调泗城士官岑辉,云南广南土府侬泰以及王、陆、周三姓征讨乜鲁,经过一年多的战争,乜鲁被杀,明王裂龙氏所属的地方赏给五姓管食,封为土司。据陆寿昌的手抄本《清代册亨诸缘由》载:“明永乐四年(1406),岑峰、陆镕亲同侬、周四姓(在册亨)开创田亩,招佃耕种。”
以上的民间说法和史料都有一定的依据和道理。因为随军征战来的人不可能带家眷,招佃来耕种的青壮劳动力也不会带家属。他们留下来后为了成家立业,便与当地布依族通婚,长期同布依族人共同生活,便与布依族相融合。但他们也不忘自己的祖籍,给后代讲述自己祖籍,代代相传,于是就有江西、湖广迁来之说。
民族的迁徙和融合有其历史原因,首先是册亨地处边隅,交通闭塞,有少数的外族迁入,在布依族语言和习俗影响下产生融合。其次,在土司统治时代,规定“汉不入峒,蛮不出境”的禁令,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很少有迁入迁出的人。再次,在土司统治时期,很少有大的战争,因而就没有大的迁徙。改土归流是一次大的政治变革,但没有采取战争手段,改土归流以后,虽然有一些汉族和其他民族入境,但没有打乱布依族内部的社会结构,除土司统治的边沿地区的县境北部受汉文化较多影响外,土司统治的心腹地区的县境中南部还保持着完整的布依族风情和生活习俗。
另外,明、清、民国时期民族歧视的情况较为严重,不准少数民族子弟读书,不准少数民族参加科举考试,不准任用“土人”为流官等等,使一些布依族人忍痛隐瞒自己祖籍和民族成分去参加科举考试或社会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清代和民国时期,也有民族的迁徙和融合。广西的壮族迁徙到册亨,有的改为布依族;册亨布依族迁徙到广西,有的也改为壮族。还有冗渡镇板纳寨金宝,本为汉族,原籍江西,清乾隆年间来册亨,娶布依族女为妻,改为布依族。岩架镇洛凡彭凤麟,本为汉族,原籍广西,清嘉庆年从泗城府到洛凡开采硝矿,娶布依女为妻,现全家为布依族。双江镇打兵寨岑伯高,原姓邓,本为汉族,清光绪年入赘岑姓布依族人家,以后其子女皆为岑姓布依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册亨布依族与其他民族相融合,各民族间互相学习,互相依存,共同开发册亨,建设册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侬氏宗谱》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