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通常指父母或家庭中其他年长者对年幼者进行的教育。布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古代册亨的学校教育不发达,家庭教育就成为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最主要方式,并对保存其自身独特的文化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册亨布依族有许多传统的家训,例如“席上教子,枕边教妻”“家教不严,祸害子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册亨布依族能入学读书的人极少,从生到死,都生活在家族的圈子里。所以家庭是布依族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地。
传授纳鞋底技艺
册亨布依族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火塘边“摆古”。火塘是传统布依族家庭必不可少的,也是老人摆古的最佳场所。每逢正月间“请春酒”或婚、丧、嫁、娶的场合,德高望重的寨老或者善于言辞的长辈,就会以“摆龙门阵”的方式向晚辈们叙述布依族祖先的功德伟业,将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寓于故事之中,以启迪后人。摆古的内容渗透着以和为贵、以善为美的思想,这是布依族村寨世代安宁和谐的主要原因。二是在生产生活中用谚语、歌谣、故事传说等来说理,教育人们要讲理守法。尤其是对女孩的教育更为重视,教育女孩从小要学会打猪菜、做家务、绣花做鞋、纺纱织布,还要懂得各种礼仪规矩。
册亨布依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后代的经验,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哲理和思想。民间有许多谚语,例如“树不钻不空,人不教不懂”“父母言教不如身教”等。认为如果不经过教育,人将永远处于愚昧状态。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因男女社会分工不同,所以主张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分别由父亲和母亲来承担,认为“男儿不教父之错,女儿不教母之过”。
首先,他们十分重视生活生产技能与自然知识的教育。布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包括了天文历法、农耕技术、动物饲养、修建房屋、制造工具及各种手工艺等方面。学校出现以前,传授这些知识技能的任务完全由家庭教育来承担。布依族村寨的儿童从小就跟着父母、兄长在田里、地里或家里劳动,通过实践、观察、默记等方式学会生产生活技能。
其次,也很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孝、善、勤、俭等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渗透在布依族家庭日常生活中,家长以身作则,使儿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传承民族传统美德。同时也会通过唱歌和讲谚语、说故事等方式向儿童灌输道德规范。
再次,布依族人也很重视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的教育。宗教信仰、礼仪习俗方面的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是布依族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但随着学校教育影响的扩大而渐趋弱化。布依族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的民族,在家庭中,父母言传身教,长期训练,儿童不断模仿、实践才能养成的良好礼仪规范。例如,家里来客人必以酒招待,谓之“无酒不成礼”;与老年人或长辈同桌吃饭,必须让长者坐上席,年轻人或晚辈只能坐左右席,席间,鸡头、鸡心、鸡肝一定要让给老人吃,若有小孩同席,鸡腿要让给最小的小孩吃;年轻人在老人、长辈或客人面前就座时,不能跷二郎腿、吐痰,不能随意嬉闹。老人、长辈和客人在家中坐定后,年轻人不能从他们面前走过。给长者递烟,送茶或舀饭时,必须双手接递。不能反手给客人斟酒或夹菜添饭,斟酒夹菜添饭必须要连续两次,不能只单独进行一次。
传授刺绣技艺
酒桌上的礼仪
火塘“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