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习俗
布依族祭祀的风俗流传已久。祭祀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祭祀,达到某种愿望或目的。祭祀的对象主要有神灵、祖宗和祖师。在形式上都是献上供品,烧香燃纸,磕头拜跪。
祭祖宗
祭祀寨神。寨神分大神和小神,各在一处,大神处都建有棚子。布依族(除信仰天主教的以外)每年农历三月三那天清早均由本寨世袭的四位祭祀寨神主事者(内务)中的两人,拿1只大公鸡(禁用白毛鸡)、酒、猪肉、花糯米饭、冥钱和香,先到小神处祭祀完毕回来后,再组织全寨每家每户的户主或一名男性(女人和妻子怀有身孕的男性不准去),到大神处举行祭祀活动。祭祀活动比较严肃,程序较为复杂。一是所去参加的人必须包青帕子,自带酒1瓶,糯米饭1包,冥钱3张,香3炷,碗1个,筷子1双,盆1个,种子1小包,青布1匹。二是在主事者的带领下,全体参拜人员到神棚前烧香跪拜叩首,主事者向寨神禀报今日全寨户主前来祭祀的情况。三是杀猪宰鸡(禁用白毛猪、鸡)敬供。敬供时,神室内摆上5张冥钱垫上5个碗,5双筷子靠上1匹青布,用大盆装上猪的头脚尾巴几方肉和鸡肉,以及四家主事者的供品,其余户的供品照旧依次摆设完后,四位主事者在室内点香跪拜叩首。斟酒三巡,由一人念诵吉利词请寨神入席就位品尝供品,保佑寨中无灾无难,百姓安康,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财源滚滚,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之后四位主事者主持前来参拜的户主烧香磕头为寨神斟酒上香。四是在祭祀活动开始至结束时,派专人看守所有寨边路口,不准外寨人进入寨子里。五是在祭祀活动中不准高声喧哗,必须严肃认真,说话交流用比喻的方式进行,如吃饭叫“登利”,喝酒叫“昂罗”,夹肥肉叫“烂化”等。六是所有费用按户数平均分担。七是就餐时,四位主事在室内坐一桌,其余按户数分桌数,论户数平分肉片,由主事者用比喻点食,众人跟随。如第一杯酒先敬天敬地敬寨神以求保佑,室内人将酒倒在神棚的四根柱子上,室外人也就把酒倒在自己面前的地上。喝第二杯酒叫“昂罗”,拈肥肉叫“烂化”。直到桌上的肉片不多,可能分不到每户一片时,室内人宣布“散棉花啰”,叫“纳张歪罗”,这时可随便夹菜了。大家吃完午餐,参拜人员一起烧香燃纸跪拜磕头后,祭祀活动至此结束,便可收拾东西回家。
祭祀祖宗则名目繁多,各姓氏有各自的祭祀方法,甚至同姓氏的祭祀方法也可能有所不同。以春节祭祖为例,陆姓的祭祀是在大年除夕晚上打糍粑,杨姓家族中有的包粽粑时,里面不放夹心肉,捆5道稻草,其中左侧3道,右侧2道。岑姓家族中有的人家春节供品要到初三上午才收。还有韦姓、罗姓、黄姓等,其祭祀方法都各有不同,在此不一一列举。
祭祀的祖师是立有固定师位的祖师。祭祖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和七月初一、十五都要祭祀,供品为甜食水果,祭祀时敬茶水,点烛烧香叩首,请祖师保佑四季安康,吉祥如意。另一种是为别人做事回师,以回师所带的礼品作为供品,点烛烧香叩首,求祖师保佑平安。
各寨神、祖宗、祖师各有其喜爱祭品,也有不同的禁忌,要投其所好,大多数都以猪肉、鸡肉和甜食果饼为主。
祭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