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服饰
册亨县布依族服饰款式多样,布料品种极多,可以说是五彩斑斓,可分为盛装、常装、婚服、丧服、祭祀服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按着装者的年龄、性别来分。盛装中男装为长衫,黑色、斜扣或对襟衣,青、黑头帕,长裤,千层底布鞋,多为节日庆典时或作客的长者们穿。而一套完整的妇女盛装则包括头帕、上衣、围腰、腰带、短百褶裙、绣花鞋等大小6件套。常装以蓝色、黑色为主,短装居多,男装以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为主,女装以右衽大襟衣和长裤为主,多数是用自种的棉花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自绣的各色土布制作而成。从整个县境来说,南、北有一定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布料
县境北部偏纯青、纯黑,以小格子青布为主,而县境南部则主要用黑布、格子花布、纹理布、鱼刺布。
藏青色头帕
头饰
县境北部的头饰一是尖角帕,二是千层帕。尖角帕是老人包的,先用白帕包成尖角,再用黑帕搭在尖角上,也叫包帕。年轻人包的是千层帕,也是白色的,先把头帕折好,再一层一层地盘绕在头上。另外,还有银帕,银饰上有人像或梅花图案,是大富人家的象征,如同围腰上的“蝴蝶”一样,有钱人家戴的是银,普通人家就编一颗大大的布质梅花纽扣钉上去即可。头帕包银帕的一共有三层,第一层称“小帕”,第二层称“银帕”,第三层称“包帕”。包帕有花帕、青帕、白帕(绣花帕)三种,一般年轻人包的是白帕,老年人包青帕,“浪哨”时包银帕,劳动时包“小帕”,小孩子则以铃铛帽为主。
县南部的头饰一是白帕,两头挑花,二是格子花帕,三是黑帕。白帕和黑帕两头有耍须,年轻人多包白帕和格子花帕,老年人则多包黑帕。而在南、北盘江边,因气候炎热,则以包白帕为主,且长度只有1米左右。以圆筒式逐层向外包裹,或最后一层展开向外翻。小孩子戴铃铛帽或凉帽。现年轻人已很少包头帕了,整个册亨县的布依族女青年多改用新式的方形绣花头巾。
男装
县北部以威旁大寨村服装为例,主要以蓝、黑两种色为主。有斜扣长衫,也有对襟长衫,有9—11颗布长纽,对襟短装有5—7颗布长纽。着装时也很讲究,白衣着里,黑衣着外,衣领向外翻,看上去很是美观,人也显得很有精神。下装长裤,白裤头,大裤脚。县南部的古装中有对襟长衫,有9—11颗布长纽,也有对襟短衣,有5—7颗布长纽。布料均为净黑或净灰色的自织布,不加花边,着长裤。现代装则分短袖和长袖的对襟衣,有5—7颗布长纽,袖口和衣领衣脚均有花边,布料不再拘于黑色与灰色,另有浅色的格子布或条形鱼鳞布等。
女装
县北部以蓝、黑两色为主,使用布料为自织靛染的青蓝色平布、斜纹布或十字布,用石磙碾压或用很光滑的鹅卵石摩擦,使布面光滑。上衣无衣领,服饰不收腰,衣角为椭圆形,裤子卷边宽,着装时同样喜欢白衣着里,蓝衣或黑衣着外,且白衣衣袖向外翻,一是美观,二是表示富有,衣服有白有黑,显得很阔气。在明末清初时,老人们穿百褶裙或长衫,斜扣、长布纽。随着社会的发展,衣着也发生了变化,女装从无领到有领,颜色也不再拘于蓝、黑两色,衣服上加花边。下装以长筒阔腿裤居多,裤头为白色,直筒。县南部的女装,上装为盘肩,右侧开扣窄领、胸宽,镶素色花边的短衣,肩部是青布盘肩并镶边,宽袖口,袖口上用五寸青布做成,衣长及臀部,边幅前后呈弧形。下穿青色吊裆直筒裤,裤口尺许,毛边,无折边,多为自家机织布。若是右衽大襟衣,花边依贫富而定,富有人家一般都在衣襟、衣领和袖口上加有花边和长布纽。现代女装的样式较多,根据各人的爱好,有长的右衽大襟衣,也有具有舞台特色的高腰衣,有宽松型的,也有收腰型的。有用栏杆花边的,也有刺绣花边的,有另包衣袖衣角的,也有只简单缝制不包边的。纽扣也由原来的长布纽变成了梅花纽、树叶纽等。身着长裤或褶子裙,裤脚加花边,裙子根据各人喜好可长可短。
围腰
只有妇女才围围腰,围腰的布料为净黑色,不加花边,围腰上有蝴蝶花、珠子串、宽腰带或窄腰带。腰带是用丝线来编织的,现代人围围腰的较少。中部和南部的围腰相对北部来说较短,胸前及两侧边均绣上各色图案,其余与北部相同。
鞋子
北部有纯黑色的千层底、绣花布鞋。中部和南部为千层底,宽头绣花布鞋。
总之,册亨县布依族服饰花样繁多,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代表性。
老年服装
北部妇女冬装
北部女装,白色帕子,无领上衣,大裤脚
北部妇女夏装
北盘江流域妇女服饰
南盘江流域巧马一带少女服饰
威旁一带妇女春装
中部女夏装
手工刺绣服饰
舞台、生活两用服装
春秋装
冬裙
少女服饰
盛装
花长裙
黑白刺绣头帕
纯青头帕
银饰童帽
少女头帕
布依族苗族服饰展示
布凉鞋
灯芯绒布鞋
男女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