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民族寄宿班
所属图书:《册亨风物志》 出版日期:2016-11-01 文章字数:891字

民族寄宿班

1950年,贵州省召开教育行政会议,做出“发展民族教育,创办民族学校”的决定,会议指出“民族教育的发展以民族小学为重点,兼顾民族中学。”1951年下半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册亨县政府建立秧坝民族小学,开设一、二年级共6个民族班,招收布依族学生258名,其中男生164名,女生94名。1953年,学生增至455人。1952年春季,贵州省人民政府又批准设立丁里(今双江)民族小学。当时秧坝民族小学的办学经费由省教育厅和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直接拨给。

1979年,册亨中学创办第一个民族高中班,1980年,又再办了一个民族高中班,面向全县招生。同年开办了一个民族初中班,招收学生40人。198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册亨中学改名为册亨民族中学。198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新建册亨民族职业中学,学生也实行寄宿制。

正在学习布依文的布依族学生

由于教育面较大,民族经费有限,为了让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安心完成学业,1981年册亨民族中学开办了一个民族高中班,该班级的师资配备、经费补助均优于其他班级。

1992年,者楼二小开办一个少数民族女童班(由省民委拨款扶持)。1994年,全国儿童基金会提供奖励,省妇联牵头按每年每个学生120元扶持丫他民族学校开办少数民族“春蕾班”,共招收学生90人。同年,秧坝、坝赖、丫他3所民族学校也相继开办民族寄宿班,并延续到2009年。

1993年,县民族中学开办了一个民族寄宿班,挑选新生中品学兼优的农村户口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1994年至1998年期间,省民委每年拨款1.5万元给民族寄宿班作助学经费。

2010年3月,州民宗委和州教育局联合启动册望(册亨、望谟)民族班招生工作,同时制定了黔西南州《册望民族寄宿制高中班招生和管理办法》,经州政府审定后,决定从当年起,连续三年由兴义八中、兴义一中各开办一个册望民族高中班,高一集中编班,高二分科,打散分班,此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共同进步。

2010年8月,经省智力支边办、民进贵州省委牵线搭桥,贵州大学附属中学(贵大附中)册亨民族班正式开班,每年招收30个册亨籍的少数民族学生。

学生宿舍

学生食堂

册亨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