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
在学校教育出现以前,布依族主要依靠传统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来不断传承民族文化、传授生产技能、培养道德情操、塑造民族性格,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后布依族虽然有了学校教育,但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大多为土司子弟,普通百姓能入学者极少,社会教育就成为传承文化、教育下一代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是在生产劳动中,青少年通过劳作时的群体交往获得一定的经验和相关知识。二是在众多的节日活动中,布依族人均开展较大规模的社会性的祭祀、娱乐、庆祝活动,大量的知识技艺以及民风民俗就自然而然地传承给了下一代。三是通过红白喜事等社交活动进行教育。布依族是一个讲礼仪的民族,每逢结婚、生子、祝寿乃至立房、造屋等事,亲朋好友都要前来贺喜,老人去世以后也要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这些活动仪式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后代。四是习俗传承,举行“浪哨”“丹同”等民俗活动,使相关文化得到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鼓励和支持下,各级政府通过举办各种赛事以及节日庆典活动,设置各种奖项、基金等,使布依文化得到发扬,从而推动了布依文化的传承发展。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文艺团体如布依戏队、布依艺术团等也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了平台。除此之外,各个学校也把布依文化纳入了教学内容中。同时,政府也加大投入,着力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布依广场等文化设施,为青少年学习布依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新兴媒体的诞生和发展,也为布依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加快了布依文化的传播速度。
巧马镇平安村布依族文化宣传
第二课堂
图书馆
新华书店
文化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