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新貌
提起册亨县城,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就是斜坡上的册阳。建立册亨州的同时,册阳被选为州同驻地,但因地势所限,册阳缺乏发展条件。册亨县旧政府1947年商议过将县城搬迁城到者楼的决定,因当时社会动荡而未实现。
1956年,册亨县人民委员会写出专题报告,要求搬迁县城。1957年8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册亨县人民委员会迁驻者楼。1958年开始建设,但1958年底册亨与安龙合并,册亨新城建设停止。
1961年,恢复册亨县,县城建设又继续进行,由于当时是困难时期,后来又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建设进度缓慢。到1978年,县城面积只有0.8平方千米。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加快县城建设的步伐,翻新和改造旧房,拆除违章建筑物,按章有序地进行县城建设。
1985年3月,贵州省测绘局到册亨进行遥感详测并制图,在此基础上,黔西南州建设局规划科会同县建设局对县城进行总体规划,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进行县城建设。
为了拓展城市面积,2001年征用纳广和纳福两个片区的土地。
县城全貌
纳广开发区占地面积57亩,政府投资127万元修建一座桥跨河与老城区相接,投资200多万元修建振兴大道、黄金路、石油路、森林路、河滨东路、河滨北路6条街道,投资88万元修筑400多米长的防洪堤。新区中心开辟一个小公园,公园边修筑了绿化带、花池,还有供游人休息的固定水泥长椅。
纳福开发区距老城区1千米,2002年县政府开始投资246万元修建汽车站,投资180万元修建县法院审判综合楼,2003年投资110万元修建县检察院技侦楼。个体企业还新建了加油站、汽车修理厂、黄金冶炼厂、桐油加工厂等。2009年12月,新区建设通过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土地有35.51公顷(1公顷为10000平方米,下同)。建设规划中,东西向设河滨路、丫他路和一条开发大道,大道长860米,路面宽30米,加两边人行道各5米,南北向设五条街道。新区设综合商贸区、民族风俗区、行政区、住宅区4个功能区。开发大道路灯安装完毕,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消大队、县第三中学、县汽车站、博爱医院等单位和一些个体企业已入驻新区。2015年,布依文化年活动在刚竣工的纳福文化广场举行。
改革开放以来,册亨县城基础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老县城街道有17条,主要街道的拥军路全长490米,宽37.5米。前进路全长68米,宽26米,紧接纳广新区的振兴大道。者楼河穿过城中,把县城分为两半,有6座桥跨河把县城两边连接起来。在河床平缓处修筑三个可蓄可泻的橡胶拦河坝。河两岸修建了供群众休闲散步的河滨小道,各条街道铺设沥青路面,街道两旁安装有防护栏,种植有榕树、荔枝树、芒果树等热带风景树。在者楼大桥头和前进路中心各安装了一座高杆灯柱,拥军路的县政府综合楼左侧安装一座“奥运之星”路灯,各街道边都安装有路灯,公共场所修建公厕。在浪沙布依风情园修建了布依广场,占地面积24162平方米,其中舞台750平方米,观众区7316平方米,绿化区8000平方米,地面用青石板和花岗石铺垫。
老县城西面、南面和东北面分别是田坪、者楼、者山三个布依族村寨,与县城中心连成一片,依缓坡而建的吊脚楼掩映在楠竹林中,夜晚灯光点点,如梦似幻。西南面是册亨县第二中学,一排排教学楼林立山顶,十分雄伟。城北是册亨民族中学,东郊是册亨烈士陵园,占地10万平方米,树木参天,鸟语啁啾,林阴深处有隐隐亭阁。纳福新区北面是坪寨风景旅游区,南面是望(谟)安(龙)高速公路,西面是高速路册亨收费站。2015年底,开通县城公交车。
册亨县城面积虽小但却是有现代化城市风貌,又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因而被人们誉为“布依袖珍春城”。
县城鸟瞰
县城夜景
元宵灯火
建设中的纳福新区
鹅卵石雕《者楼河》
鹅卵石雕《小阿莉》
鹅卵石雕《夏》
鹅卵石雕《习丫》
纳福广场雕塑《传情》
鹅卵雕《母女》
鹅卵石雕《老者》
鹅卵石雕《木棉花》
鹅卵石雕《背阴坡》
雕塑《长号》
布依广场
纳福广场
者楼夕晖
清澈的者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