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八音
布依八音流传于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册亨以及周边安龙、兴义三县市南盘江沿岸布依族聚居村寨中,它是指在婚礼、祝寿、乔迁等喜庆的场合演绎的一种民族曲艺。至今在册亨县保存较为完整,最为典型。布依八音用牛骨胡、葫芦胡、鼓、箫筒、小马锣、镲、二胡、三弦八种乐器共同演奏,并用布依语进行说唱,所以当地人称其为“布依八音”,布依八音的表演形式可分为坐唱、走唱、演奏等。
布依八音是何时以何种方式传入布依族地区,并衍变为一种民族说唱艺术,因无确切文字史料记载,无法定论。但从其流传地域以及音乐本体的律、调、器、曲等方面看,其为国家礼制下地方官府筵席嘉礼用乐被沿用于民间礼俗场合的可能性较大。如果从雍正元年(1723)“禁乐”时算起,在布依族地区至少已流传291年了。
通常,一个布依八音班由12人组成,受人雇请在相应的喜庆场合中表演。目前,现存的演奏、演唱曲调(即曲牌)20余首。除乐器合奏外,说唱时,常以“‘曲调’+‘说’+‘唱’”和“‘伴奏’+‘曲调’”组成套曲的方式进行。而且在特定的礼俗场合中,还会加入金童玉女表演的环节。
板万八音班
布依八音与礼俗联系紧密,除在行进、闹场时用通用的乐曲外,在婚礼、祝寿、乔迁等特定场合只能用特定的曲调进行演奏。用男唱女声的方式演唱,大多以布依语进行即兴说唱。
布依八音虽属丝竹乐合奏,但彰显了布依族文化的包容性特点和其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个性,表现出布依族人共同的审美心理。布依八音呈现的规整礼俗用乐和音乐本体的形态,对于探寻我国礼制用乐的全国一致性和在民间的丰富多样性有着很高的音乐学活态史料价值。
纳福八音
八音视频录制
八音乐器:(右起)三弦、葫芦胡、牛骨胡、二胡、箫笛、鼓、小马锣、小镲8种
单铃钉铛锣
牛骨胡、牛角胡、葫芦胡
双铃钉铛锣
单面皮鼓
铙钹
刺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