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坪寨故事
所属图书:《册亨风物志》 出版日期:2016-11-01 文章字数:1813字

坪寨故事

册亨县城西面的纳福新区后面的山坡上,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地方——坪寨。这是一个被遗弃的村寨,人们已经逐渐搬迁到山脚下靠近县城的马路边,只留下稀疏的房屋,散落在近千亩的天然林或苞谷地中。

坪寨是有故事的。那条从垭口上蜿蜒而过的古驿道,让人回想起历史深处嘚嘚的马蹄和过往的商贾留下的几许陈年旧事。那些参天大树,苍劲而古朴,更演绎了多少神话传说。

坪寨故事,得从树说起。

古榕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一株叫“斐闷”(布依语为faixmeanh)的神秘古树,古树很大,大到树干和树枝都成了通天的路。相传,寨子里常常有顽皮的小孩顺着树干往上爬,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也有青年男女爬上去唱山歌,唱着唱着就无影无踪了。据说那些爬上树去的人,都已经上天去了。因此寨中人认定这是一株“恶树”,有智慧的人们要将它制服。于是决定用斧头砍掉这株恶树,为民除害。可是当用斧头砍树时,每砍一下,树干上刚拔出斧头的斧口就马上合拢,人们无可奈何。后来不知谁想起一个办法,每当砍出一个口子或锯子锯出一个口子时,就迅速用铁片塞进去隔住,以免树干长拢。这样才一点一点把大树砍倒。当大树轰然倒地,人们发现这株树的树根虽在坪寨,枝桠却倒在了几十公里以外的洛法寨,可见古树之大。砍倒这株恶树以后,人们就找来榕树苗,在坪寨种上几十上百株榕树,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古榕树群了,这些榕树现已成为县城周边一道独特的风景。

坪寨故事不只与树有关,那些门前长满杂草的、人去楼空的瓦屋,偶尔会冒出炊烟。门前的木栅栏内有小鸡在啄食,显得这里的吊脚楼更加幽静,里面偶尔会走出提着水烟筒的老人,多半是那些不愿意离开古寨的长者。他们每个人都能讲述一段有关坪寨的故事,就像那些吊脚楼,装满了对岁月的记忆。

如果你走近其中的一位,他会给你讲起“员外夺妻”的故事。传说有一个忠厚老实的布依族小伙,其妻被员外夺走,在被夺走的路上,其妻偷偷撒下油菜籽,等到第二年春天,小伙顺着油菜花开的小路,终于找到美丽的妻子,恩爱夫妻得以团圆,员外则受到惩罚,变成了一尊灶台。

坪寨的许多传说都与爱情有关。

这里有一座山,布依语叫“浪哨山”,汉语叫“赶表山”,关于浪哨山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传说坪寨有一对青年男女,他们在“浪哨”中通过“问友”(对情歌)相爱了。正如许多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一样,在他们海誓山盟,步入爱河,憧憬美好未来之时,却遭到了包括父母在内的世俗的反对,鸳鸯遭棒打,情人难相见。于是他们约定道,“生不能同枕,死也要共坟”。二人来到他们曾经浪哨的地方,倾诉了三天三夜,歌唱了三天三夜,也哭泣了三天三夜。在“此生无缘重相聚,只有来生共枕席”的唏嘘中,同时服下有剧毒的“断肠草”,相依相拥,双双殉情。这一悲壮之举感动了山上的蚂蚁,它们从四面八方衔来一粒粒黄土,一点点地把这对情侣掩埋,不知用了多少时间,终于垒成了一座巨大的坟茔,这就是后来人们看到的“蚂蚁坟”。

其实,坪寨故事远不止这些,那些搬到山脚下的居民,也在讲述着他们的历史。坪寨人搬到公路边后确实有钱了,住上了平房,有的还买了汽车,但他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想找回点什么。从2010年开始,坪寨所属的红旗村就成立了两支布依文艺演出队,在纳阳寨子就有群众自发组织的30多人的队伍,演员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只有8岁。在这里,仍然有古稀的老人会咏诵古老的布依族歌谣,诵唱神秘的摩经,年轻人表演精彩的布依戏,演奏天籁般的八音古乐。原先的古坪寨,有一种人和鬼神对话的仪式,称为“打迷纳”,一直流传至今,逐渐演变成一种古歌说唱的艺术形式,被搬上了舞台,并参加“多彩贵州”文艺大赛。这个村的文艺队在农闲时候或者晚上排练,遇到哪家有红白喜事就去演出。这些文艺队的领头人和村干部都想把坪寨打造成旅游胜地,想在这里演布依戏给客人看,唱布依歌给客人听,想让布依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他们村知名的布依族民间女歌手、布依戏传承人黄成珍成立了册亨县第一个布依族民间文艺演出团,她要带着她的队伍,走出黔西南,走出贵州。这不仅是她的梦,也是坪寨人的梦。

2012年开始,县政府着手将坪寨作为“中华布依族文化生态园”中的重要景点来规划。目前,沥青路面已经铺至山顶,游人可以开车或步行到这里观光,倾听和欣赏坪寨的历史故事和风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坪寨将演绎出经久不衰的、更加美丽动人的故事。

浪哨

榕树王

月亮树

古驿道

MV《不远的远方》拍摄现场

节日中的坪寨

慕名而来的广西客人与册亨县布依学会成员合影

册亨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