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大寨风光
所属图书:《册亨风物志》 出版日期:2016-11-01 文章字数:1677字

大寨风光

从册亨县城往西北行40余千米,有一个布依村落叫大寨。大寨村原名“秧弄”(布依语naanghrungh,意为大山中较为平缓之地),由9个布依族自然村寨和1个苗族自然村寨组成,古时被称为“秧弄九寨”。这里海拔较高,气候凉爽,14.5平方千米的岩溶山地被绿色的森林覆盖,2011年入选了贵州省50个最具魅力村寨,也是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挂牌扶持的少数民族特色村之一。2015年,县政府整合资金对这里的布依民居进行了修复,在册亨县的布依民族村寨中,大寨无疑是一个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村寨。

大寨峰林晚霞

登上寨子背后的营盘山,放眼北望,锥状的岩溶峰林气势磅礴,一个美丽的布依族寨子静卧在坝子中间,形如八卦。每到农历二三月间,寨子前面,宽敞的坝子中油菜花竞相开放,簇拥着错落有致的布依族民居。走进寨子,就会发现一条小溪穿流而过。寨子里的民居多为石材建筑,最有特色的应该是石墙瓦面的吊脚楼,从侧面沿石梯而上,就可以直达供乘凉和晒粮食的晒台。靠近晒台正面是可以避雨的“院窝”,正房中间为“堂屋”,是安放家神(神龛)、敬祖、设宴和接待客人的地方,两边是灶房和卧室。整个房屋为石木结构。在过去的民居中,石墙上往往有用一整块石头凿成的古铜钱状的窗孔,极具特色。这种窗户在民居改造的过程中多数已被拆除,但在寨子中仍然可以找到,说明这个布依寨是一个较为古老的寨子。

大寨古迹,可以说首推营盘山了,此山海拔1200多米。从寨子后面登山,穿过斜坡的一片天然林,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登约二三十分钟,即可到达古营盘。古营盘被一道残存约3000米长、2米宽的椭圆形城墙围着,城墙内的民宅遗迹依稀可见。营盘寨有东南和正北两个寨门,东南门规模较大,门上有碉堡,城墙、城门全部用大块青石砌成。营盘道路及院落场地均以青石铺就,样式呈间隔式循环,每隔一段就有一处与上面的一处相似。走进古寨颇有进入“迷宫”的感觉,巷院较深,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有较强防御性的石头村落。营盘寨上,有石磨、石碓等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具。登上营盘山,凭吊历史遗迹,令人不禁浮想联翩,布依族先民的生活场景顿时映入眼帘。极目远眺,万峰林立,落日的余晖穿过山间,何其壮美。这个时候,静谧的布依村落就像初生的婴儿,安详地躺在大地的怀抱。

大寨更深层次的美其实在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走进寨子,几乎没有一个不会唱布依情歌、讲布依传说故事的人。这里的小孩从小就看舞狮、玩龙,每逢节庆,寨子里还开展打秋千、打桐棍、走高跷、踢毽子等民间体育活动,热闹非常。

提到大寨,人们就会想到“嘞呜”(布依语,意为奔跑着欢呼),这是一种原始的舞蹈——布依转场舞。大寨正是这一古朴的民间舞蹈的发源地。相传明末清初时有一王氏土司称霸一方,整个秧弄九寨的百姓都迫于其淫威,不得不向其“进贡”。在某一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村民终于忍无可忍,借向其送柴禾之机,一把火将堆积于房前屋后的柴草点燃,将熟睡中的王氏土司连同房屋化为灰烬。百姓终于重获自由,于是大家手拉着手欢呼奔跑,围圈跳起“转场舞”。“嘞呜”便由此而来,逐渐成为当地的一种习俗。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大寨的人们都要跳这种舞蹈,临近村寨的百姓也主动加入,场面欢快热烈。后来“嘞呜”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舞蹈艺术,并多次在贵州省举办的各种赛事中获奖。2010年,布依族转场舞与高台舞狮、棍术同时获得贵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类银奖。2014年,在“天下布依聚册亨”布依文化年活动中,由册亨县人民政府组织的万人转场舞成功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放,影响极大。同年12月,布依族转场舞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册亨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保护开发和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寨布依村落,就在离大寨几百米远的地方,投资上亿元兴建了一处“羊博园”,这是集养殖、加工、销售和体验参观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寨将以独特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成为“中华布依第一县”中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

三月三对歌

大寨油菜花开

转场舞

节日中的大寨

羊博园

毛笔山

寨标

村道

石头吊脚楼

新民居

册亨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