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秧佑走笔
所属图书:《册亨风物志》 出版日期:2016-11-01 文章字数:1650字

秧佑走笔

距册亨县城东南72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居住着近300户人家的布依族寨子叫秧佑。秧佑,布依语叫“Qyaanglyuh(秧优)”。“Qyaangl(秧)”是布依族的自称之一,“yuh(优)”指雄黄,“秧优”意为有雄黄的布依村寨。先前寨子中间的社神庙下面有一口水井,因井水里含有雄黄所以呈橘黄色,全寨人都饮用这口井的水,于是这个寨子就取名为“Qyaanglyuh(秧优)”,“优”和“佑”谐音,“秧佑”便由此而来。

这是一个礼仪之寨。从弼佑乡往南,绕过12千米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分布在相对平缓的山坡上、被绿色的树木簇拥着的布依族寨子。5年前,这里是清一色的布依族民居——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瓦屋,但现在已经几乎被新式的水泥平房取代。然而,这里的民风依然淳朴。遇上过节,当客人进入寨子,经过村民的门前时,身着民族服装的男女老幼都会向客人拍手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布依族热情好客的性格一定会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进到寨来,这里的美食更会让你垂涎欲滴,鸡鸭八块、火熛狗肉、全牛干锅以及五色花米饭、褡裢粑、糯米粑等应有尽有,从众多美食中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布依族的热情。

秧佑古寨原貌

然而,在这里,吸引你的并非仅仅是这些,秧佑的魅力,更在于其浓郁的布依族文化气氛。在宴席间,当满桌的酒菜上齐,七八个布依族妇女就会端起酒碗,唱起委婉悠扬的敬酒歌,向客人敬酒表示祝福。秧佑的村民,几乎人人都有一副好嗓子,个个都会唱布依族民歌,几乎家家都有布依族乐器,二胡、牛骨胡、箫等一应俱全。八音古乐使得这个地处偏远的山寨在喜庆的节日里热闹非常。同样热闹的还有让村民伸长脖子观看的布依戏,它是从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古朴的戏剧,是布依族先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一个戏种。其中不但有布依族自己创作出来的传统剧目如《罗细杏》《穷姑爷》等,也有从其他民族吸收过来的移植剧目,如《薛仁贵东征》等,还有反映当下生活的现代剧目,让人眼界大开。

酒足饭饱之后,如果你对布依族摩经有兴趣,可以到寨子中的摩公家串串门,他们会从烟熏火燎得很陈旧的木箱子里拿出一摞摞发黄的、用毛笔书写在草纸上的摩书。这是布依族的经书,是一种借助汉字或汉字部首书写布依族语言的文字符号,用布依语诵读,一般用于超度亡灵、消灾除病、驱邪求福等摩教活动。2009年,贵州省布依学会陪同外国专家到这里考察,对这里摩经的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大家都感到惊讶和赞赏。

秧佑是一个文明而古老的布依族寨子,寨中有一座“敬碑亭”,里面有一块不知立于哪朝哪代的石碑,上面镌刻着若干条例,如反对偷盗赌博、强奸妇女、作奸犯科等,若有违者,必被惩戒。每年正月,村民要集中在这里,敬奉此碑,温习碑中条款,集中商议大事。由此可见秧佑村民对于“村规民约”的敬畏。

读了这个碑,还可以在秧佑寨子中走一走,你会看到有些村民家的堂屋悬挂一些字体方正的匾牌,原来这是清朝或者民国政府赐予的功勋牌。至此,一个活脱脱的文化秧佑已经在你眼前展现。

寿匾

继续前行,我们得观望一下这个寨子的风水,先前说它坐落在一个比较平缓的斜坡地带,其实这里也有沟谷,有好几口水井就位于顺山而下的沟谷中。这些水井,是养育秧佑人民的生命之泉,所以秧佑的父老乡亲们修建了瓦木结构的凉亭,把这些井遮盖着,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相传,寨中有一口水井的水很甜,生病的人如果喝这口井的水也会觉得舒服许多。但当喝这口井水也感到没有味道的时候,说明已病入膏肓,基本没救了。这就是这口水井的神奇之处。

当你将要离开秧佑的时候,记得要到对面的山梁上走一走。这里有一片原始森林,里面有树龄上千年的罗汉松等古树,有的树要几人才能合抱。这些遮天蔽日的大树,是一代代秧佑布依族人十分珍视并引以为豪的风水树,年年岁岁地守护着秧佑古寨,成为一处不可侵犯的圣地。最后,在山梁上鸟瞰秧佑布依寨的全貌,房屋鳞次栉比,伴着袅袅炊烟,显得随意而安详。

闲暇时不妨去走一走,感受秧佑的独特魅力,这将会成为你人生中美好的记忆。

罗汉松

禁革碑

敬碑亭

古井

布依戏

古乐演奏

摩经

册亨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