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方音词和方音词的吸收
方音是相对于标准语而言的。苗语西部方言有7个次方言13个土语区,各方言土语之间差别很大,因此,这里所说的方音词是指与标准音点即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燕子口镇大南山的语音差别较小的第二土语的苗语词汇。
一般来说,作为一种语言或方言的标准语,其自身的词汇是难以自给自足的,总要从一些方言土语里吸取一部分自己所缺的词汇,以充实和丰富自己。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一书中说:“一个语言社团要维护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就必须建立一个标准语,……而这个标准语又都是要从许多方言里熔炼出来。”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燕子口镇大南山苗语口语作为苗语西部方言的标准语,是20世纪50年代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了的;也是适应于苗语西部方言区的交际需要的。但是,由于地域、历史的众多因素,有些常用的古词汇在标准语里已经消失了,诸如“找”、“桥”、“自己”、“突然”、“慢慢”等等。而这些词汇在自称或
这一支系的苗语里却还保留着,而且在现代苗语口语中经常使用。例如:
上面的“找”、“桥”、“自己”、“慢慢”,在标准语里已借用汉语,但二土语则还完整地保留着,而且还是最基本的常用词汇。因此,标准语应该是积极地吸收进去。当然,苗语西部方言的标准音点在吸收土语词汇时,有着其自己的特点。那些被吸收的方音词汇,表现出下面几种特征。
1.声母相同,韵母和声调与标准语有对应规律的。例如:
[ɬa55](桥)。声母“ɬ”在标准语里也同样存在,但未构成“桥”义的词。韵母“a”对应于标准语的“ua”,55调对应于标准语的 43调。
[ɳʈ‘ai43](找)。声母“ɳʈ‘”在标准语里也同样存在,只是未构成“找”义的词。韵母“ai”对应于标准语的“a”,43调对应于标准语的55调。
标准语在吸收这些词汇时,“桥”的苗文应写成“hluab”,读作[ɬua43],“找”的苗文应写成“ntrad”,读作[ɳʈ‘a55]。
2.声母、韵母没有对应规律,只有声调有对应规律。例如:
[ɬaŋ35](过)、[su35](走)。韵母和声母与标准语没有对应规律,只有35调对应于标准语的44调。这些词汇进入标准语后,[ɬaŋ35](过)写成“hlangt”,读作[ɬaŋ44];[su35](走)写成“sut”,读作[su44]。
3.声母、韵母和声调都没有对应规律。例如:
[qao13](从)、[ʐou13](坐)等。对于这些没有对应规律的,标准语在吸收时可将整个词汇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一起吸收,写成“ghaof”“rouf”,读作二土语的声、韵、调,即[qao13]、[ʐou13]。
在句子里,标准语的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有两种用法,而二土语则是用不同的两个词来表达。例如:
①kao31tua31 hao55 tu24tua31? | 你从哪里来?(标准语) |
ke31qao13 hao43 tu24 ta31? | 你从哪里来?(二土语) |
②no43 | 时间过了。(标准语) |
no55 | 时间过了。(二土语) |
③ko55 ʈi33 kao31tlua44 tle31 mo11. | 我背你过河去。(标准语) |
ko43 ʈi33 ke31ɬaŋ35 tle31 mo11 | 我背你过河去。(二土语) |
④kao31 tso24 hao55 tu24mo11? | 你到哪里去?(标准语) |
ket31 sao24 hao43 tu24mo11? | 你到哪里去?(二土语) |
⑤kao31 to11 | 你那小孩会走路了吗?(标准语) |
ke31 to11 | 你那小孩会走路了吗?(二土语) |
例①中,介词“从”在标准语里用动词[tua31](来)的形式来代替,二土语则另有一个专门表示介词“从”的词汇[qao31],[ta31](对应于标准语[tua31])只能用作动词。例②和例③中的[tlua44](过)在标准语里不仅用于表示动作,而且还用于表示时间;二土语则不能。[tla35](对应于标准语[tlua44])只能专用于表示时间,却不能用于表示人或动物的行为动作。[ɬaŋ44]与[tla35]则刚好相反。例④例⑤也一样,[mo11](去)在标准语里可以用来表示某一特定的动作“走”,也可以用于表示趋向动词“去”(指离施事者);二土语则不能,[mo11]“去”在二土语里只能用于表示趋向动词,而不能用于表示某一特定的动作“走”。[su35](走)与它则刚好相反。像二土语里的[qao13]、[ɬaŋ35]、[su35]等这类方音词,标准语应该积极地吸收,以丰富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