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苗族的族源、迁徙及分布
所属图书:《现代苗语概论:西部方言》 出版日期:2016-12-01

第一节 苗族的族源、迁徙及分布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总计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湖北、四川等省、市、自治区。苗族的族源与古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文献有“蚩尤,九黎民之君也”,“三苗,即九黎之后”等方面的记载。据《苗族简史》载,五千多年前,苗族的先民就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他们融合了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组成了“九黎”部落联盟。“九黎”部落在其首领蚩尤的率领下,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不断辛勤劳作,社会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苗族口碑文献中的“黄水河边晒满沙,清水河畔晒满线”,便是这一景象的写照。此时,黄河中上游陕甘地区的姜水一带生活着炎帝部落,姬水一带生活着黄帝部落集团;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国远古社会三足鼎立的社会局面。黄帝、炎帝、蚩尤从此成为中华古代三大始祖,共同创造了远古中华文化。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先后顺河发展,沿着黄河南北两岸而下,进入九黎集团的势力范围,与九黎集团为争夺天然优良环境,不断产生摩擦,战争连绵不断,三方谁也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逐渐融和起来共同对付蚩尤集团,展开了激烈的争杀,由于蚩尤部落内部出现叛徒,最终导致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战争中失利。九黎集团在涿鹿战争中失败后,苗族从此走上了悲惨逃亡之路。一部分向南迁徙,在江淮一带与其他土著部落融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新的族团——三苗。另一部分迁入东面的东夷社会,并与之融和。三苗主体成员是蚩尤集团的后裔。“三苗,九黎之后也 [1] ”,他们在后来的发展中不断壮大,在其首领祝融、共工的率领下,多次抵御了中原华夏集团的入侵,“古代的战争,除一部分系汉族内部诸族互相战争,如汤伐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等以外,大抵为汉族诸部与苗族诸部间的战争 [2] ”。

尧、舜、禹时期,中原集团与三苗集团时战时和,禹最后战败三苗国。三苗集团的部分族民离开江淮向西南迁移,与当地土著人逐渐形成新的群体,史称荆蛮。荆蛮集团最后不断强大起来,成为楚国的主体民族。

苗族的迁徙是十分频繁的,总的趋势是由北而南,由东而西,足迹遍及全世界。苗族先民自蚩尤战败涿鹿之后,苗族的大迁徙就开始了。涿鹿战争后,大部分族民南渡黄河,在黄河以南发展。后来的三苗集团与中原集团长期争霸,迫使部分族民迁往西北(三危),后转南下,进入滇川黔边区。三苗的主体部分进入鄱阳湖、洞庭湖一带,形成南蛮集团。到战国时,南蛮被镇压,部分三苗族民西迁,进入武陵地区。秦汉以后,很多族民又被迫西迁和南移。唐代,部分苗族先民流入云南。到唐宋之际,一部分苗族先民从江西、湖南洞庭湖一带迁至今湖南城步、武冈。明初时,部分苗族先民被征戍贵州西部,多留展黔西。清代,吴三桂在西南造反,苗区成为主战场,云南部分苗族迁往东南亚诸国。1975年东南亚战争结束后,部分苗族从老挝、泰国迁居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成为—个世界性的民族。


[1] 《国语·楚语》。

[2] 周谷城.中国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2.

现代苗语概论:西部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