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汉代:“贵州三贤”
所属图书:《600年贵州(上册)》 出版日期:2015-06-01 文章字数:1250字

汉代:“贵州三贤”

贵州,历史源远流长,人杰地灵。早在我国汉朝时,就有盛览、舍人、尹珍三人被人们尊为“贵州三贤”。

一、牂牁名士——盛览

盛览,西汉牂牁郡人,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弟子,长于辞赋,有“牂牁名士”之誉。

据传,汉武帝时,盛览到四川若水(今四川西昌附近)学习汉学,“归教乡里”,著有《赋心》4卷。盛览积极从事教育,传播学术文化,促进了古代贵州学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刘向的《西京杂记》中有提到他《列锦赋》和《合组歌》两篇赋,这是关于白族先民使用汉文写作的最早记录:

邵远平《续宏简录》记载:

《续云南通志稿》云:

二、训诂学鼻祖——舍人

舍人,汉武帝时代犍为郡敝邑(今贵州遵义)人,是古代贵州的文化先驱者,西汉时期学问家。曾任犍为郡文学卒史,著有《尔雅注》三卷。《尔雅》是春秋到西汉初期,儒家为了解释经书编辑而成的一部训诂书籍,将中国古代经传中难懂的同义词和各种名物,分别归类,逐一解释。它是我国古代解释词和名物的第一部重要辞书。尽管如此,一般人阅读起来仍感艰深难懂,不易理解。因此,犍为文学卒史舍人特为该书作注,“注古所未训之经,其通贯百家,学究无人”。此书在南朝肖粱时期失传。

三、贵州文化教育拓荒人——尹珍

尹珍(公元前79—前公元162年),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人(今独山、荔波一带),一说尹珍为贵州正安县人。

尹珍,壮岁赴洛阳,师从著名学者许慎、应奉,学成返里,传播中原文化。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

尹珍其人,《华阳国志》《后汉书》等史书均有记载,就连《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等权威性辞典也有专条介绍。尹珍是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川、滇、黔三省皆留有其办校的遗迹,祭祀庙宇香火绵延。

作为贵州文化教育之拓荒人,尹珍不甘落后,克服山水、文化之阻隔,走出大山,学习先进文化;再克服艰险,走进大山,传播文明。其情其志,令人感佩。他奋发自强、热爱家乡、回报故土的精神早已成为贵州学人的楷模。

600年贵州(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