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解读之三十八 《振威将军刘官箴墓志铭》
所属图书:《兴义文史资料解读》 出版日期:2014-06-01 文章字数:4471字

解读之三十八 《振威将军刘官箴墓志铭》

刘官箴墓全景

原文:

译文:公讳官箴,一字警齐。其父燕山公娶妻王氏,生官箴公弟兄四人,官箴公是长子。官箴公性情孝敬友善,风流倜傥,喜好交往出游,有古代豪侠的气质。四方豪杰听说他这种个性与名声愿意同他交往,每天家里络绎不绝。长大后,认为吟诗作对不是大丈夫干的事,弃诗书改试武科,考试的那天技艺绝伦,县里主事者庆福公授以他冠军,没有等到兴义府院试而世情很快发生了变化。

原文:

译文:正值清咸丰末年,滇黔回贼蜂拥而起,所到之处城市沦陷,官军没有剿捕对策,云贵总督张亮基告谕民间筹资办团练自保。己未年(1859年)秋云南叛军入侵兴义县,各寨逃亡殆尽,刘公率领团练与贼军战于磨刀沟,打跑了贼军。庚申年(1860年)太平军冀王石达开所部侵入兴义县境,势力非常嚣张,县城即将保不住,刘公奉燕山公命令先送家族子弟避居省城,然后率团练打击石达开部,直到石达开部离开县境。辛酉年(1861年)燕山公见形势一天天紧急,为坚壁清野打算,命刘公在下五屯修筑石城堡,刘公事多,督促弟弟时之公负责这件事。没几个月,城堡修成。

刘氏石太夫人墓志铭拓片

刘官箴墓碑拓片

原文:

译文: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贞丰、安南(今晴隆)、普安难民躲避贼匪,大多来城堡居住。府城安义镇赵德昌几次被贼匪追击,撤兵至黄草坝,打算邀请刘公帮助收复府城,孙清彦也到城堡,对赵说:我看这个人雄伟魁梧,很讲忠义,可以善待他,于大局必有益处。赵更加器重刘公。

原文:

译文:秋九月,回贼跟踪而至,刘公率领团练协助官军作战,大败回贼,当时花江沿岸的县城已经陷落。赵公没有出路只好打算逃走,私下对刘公说:贼匪势力既然那样嚣张,兴义是个小城,万万无法抵抗,不如同我走,慢慢地再恢复它。公谢绝说:兴义城虽小,实际扼守黔滇桂三省咽喉,如果弃之不顾,使滇黔贼匪联为一气,再收复它就更加困难。何况这样逃走,我父母及乡亲们怎么办?我虽不才,愿与贼周旋,成败不计较了。先生请走吧。赵公当夜就逃走了。兴义城沦陷了,城中人哭喊着逃入城堡,而贼随即就集中全部力量进攻城堡,刘公兄弟誓死守御,嘱咐家人将火药贮放在屋里,打算守不住就自焚。同时集中家乡子弟数千人守卫城堡。

原文:癸亥五月七日公图复县城,率团以攻,弟时之公肉搏南门,死之。今南郊有碑峙道旁者,时之公殉难处也。公亦被重创,战尤力,手刃贼十数人,退保堡,贼复悉众围之恒七阅月。公既悼时之公阵亡,以慰亲心,抚遗孤,延师课。统之懋之两公者备至,筹划戎机者亦备至,甲子二月公以谋联滇黔边团复兴战,叠破贼垒,城遂以六月六日复。上其功,大府以公署左营游击保参将加副将衔。城之复也,公眷顾烽火余灭,文教未振,乃以游击署基创孔子庙,春秋祭祀以牛首胙(音座),公府者报嘉惠也。时府城新城贞丰尚陷于贼,公拟乘胜规复,兵经古磨苗贼恃强顽抗,克之,因而鲁屯穿洞诸贼日多来降,遂进兵迫府城。城将堕,邑令陈聘儒忌公功,阴请主抚于滇督劳公崇光饬停战,竟不克而还。

译文:癸亥年(1863年)五月七日刘公打算收复县城,率领团练攻城,刘公之弟刘时之先生肉搏于兴义县城南门,死于战事。如今南郊有石碑立在道旁,那是时之公殉难的地方。刘公也受了重仿,战斗尤其激烈,刘公手刃贼十数人,从兴义县城撤退保卫城堡,贼匪集中兵力包围城堡七个月之久。刘公哀悼时之公,之后安慰父母,抚养遗孤,请老师教他们读书。统之、懋之两人对时之公的遗孤也关怀备至,筹划军机的人也考虑得很周到。甲子年(1864年)二月,刘公用谋略联合滇黔两省接壤团练重新出战,接连打破多座贼军营垒,县城就在六月六日收复。报上这次战功,知府以公任左营游击保任参将加副将衔。县城收复后,刘公考虑战火已灭,文教尚未振兴,就以游击署地基创建孔子庙,春秋用牛首和肉祭祀,刘公向知府报告了好消息。当时府城、新城、贞丰还在贼军手里,刘公计划乘胜收复,队伍经过古磨,苗贼恃强顽抗,打败了他们,因而鲁屯穿洞诸贼一天天来降,于是进兵逼近府城。府城即将攻克,县令陈聘儒妒忌刘公立功,暗地里叫巡抚请示云贵总督劳崇光下令停战,因此没有攻克府城只好返回兴义。

原文:

译文:乙丑年(1865年)五月回贼暗地里勾结云南回民打算两路来犯,刘公和懋之公到捧乍筹划防务,回匪首领贿赂守备李凤才用计杀害刘公,懋之公也被囚禁。统之公将这些情况告诉知府,率军往讨,李凤才移其罪责于张某,杀张某以谢罪。重贿县令而未追究他的罪责。统之公同时用计救出懋之公并奉刘公灵柩回下五屯。刘公在捧乍被害,兴义县父老乡亲突然失去依靠,都穿白衣为他服丧。刘公遇害时距道光九年己丑(1829年)出生之时,享年三十九。

原文:

译文:遇害时侧室钟夫人生长子刘显慎未成年。原配石夫人生显潜即如渊先生只几个月,如渊先生清朝时候为候补知县,民国初年任贵西道尹,继任滇黔边务督办兼贵州省长。钟夫人又于公遇害后生子显真,夭折。孙子九人,曾孙四人。

原文:

译文:如渊先生在光绪乙酉年(1885年)将振威将军迁葬于纳桑箐。我读完刘公事略,不禁穆然以思,肃然以敬,慨然说道:一个人抵御大灾祸,消除大忧患,难道是平庸的人能够做的吗?刘公率领团练杀贼,大小数十战,历时五六年,粮不靠国家,兵不靠国家,难道又是那些耗费银两和兵员,害怕作战的人可以同日而语的吗?战一隅以稳固三省边防,不是仅仅卫护家乡而已。刘公虽然身死于贼军,弟弟统之公十分显贵,儿子如渊先生十分显赫,老天有眼,很明显保佑他们了!

原文:

译文:依照宋朝南丰曾氏家族积蓄道德,才善于写文章的说法,我这么平庸愚笨怎么敢写文章来阐发这种高不可及的品格?刘公杀贼的事迹不独传信于刘氏家族的子孙,也要传信到兴义县年高而有道德学问的人!那些村夫匹妇,那些夸夸其谈之徒,将先烈的史实添油加醋故意炫耀,何况刘公的非凡事迹也不应仅仅记在家谱中,更是县志所必书写的。兴义有昭宗祠之后,祭祀刘公及先后死于战事的人,而县志没有编撰。假如不书写记录在文献里,以后怎么查证呢?所以谨志之于墓旁,不敢希望与名山同寿了。

一、史料来源

选自民国《兴义县志·人物·忠义》,纸质,抄本。1966年贵州省图书馆复制。

2008年6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中,兴义市文物工作者发现位于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事处纳山村国有林地内的刘官箴墓。

刘官箴墓为圆丘形,底径10米,封土高1.6米。墓碑青石质,壁龛式,龛深0.33米,总高4.28米,总宽3.3米,墓碑通高2.7米,宽1.26米,碑阳正中纵向楷书阴刻“清振威将军刘公讳官箴字铭之老大人之墓”;墓碑底座为龟跌座,驮碑赑屃保存完好,出露1.2米,宽1.36米。墓碑龛首总体呈孤形,采用深浮雕技艺雕刻麒麟神兽;龛柱正面采用浅浮雕和线刻的技艺雕刻腾飞于海波之上、部分隐于云纹之中的飞龙。碑侧护耳上浮雕秦叔宝、尉迟恭像,浮雕人物高1.8米、宽0.5米,各单手高举兵器,面部表情生动,身穿铠甲采用线刻技艺,细腻清晰。墓碑之前2.5米处有青石质祭桌1张,长2米,宽1米,高1米,桌面厚0.2米,祭桌前后两侧桌面下均带罩板。墓碑东侧南北相对各有镇墓石狮一只,相距20米,圆雕工艺。

二、作者介绍

戴厚基,字光隆,贵州绥阳人,1904年生。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受刘显潜委托撰写兴义县志,无果而终。其后任教于省立兴义中学,为国文及历史教员,学识渊博,工诗文。1933年曾任贵州普安县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绥阳县参议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反动官吏罪关押。20世纪60年代初释放后到贵阳医学院教授医古文。后遣送下乡。1964年于贵阳病故。

20世纪30年代下五屯刘氏家族在政治上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刘显潜已年老,故而转向修宗祠、清理祖坟、立碑这些事情,修建了刘官礼、刘官霖等祖先的坟墓。戴光隆与刘显潜私交颇好,除受托撰写刘官箴墓志铭以外,同时也写了刘官箴的夫人石太夫人的墓志铭,可见刘显潜当时对戴是非常信任的。石太夫人墓志铭的残碑兴义文物部门已于2012年5月在纳桑箐征集到,现妥善保存于刘氏庄园陈列馆,碑文为魏碑体。刘官箴的墓志铭则被彻底破坏。

三、解读

兴义地方史料中对刘官箴的记录比较多,这篇墓志铭是追记,字里行间包含了作者对墓主的敬仰、赞誉。仔细阅读仍然感到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刘官箴的形象生动具体,19世纪五六十年代兴义历史烟云依旧浮现于眼前。这种原汁原味的体验是读其他介绍性史料不可比的。

兴义文史资料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