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解读之二十六 《重修木贾武庙序》
所属图书:《兴义文史资料解读》 出版日期:2014-06-01 文章字数:2809字

解读之二十六 《重修木贾武庙序》

原文:

译文:听说神灵威严显赫,千年秋风中观瞻庙宇外观巍峨雄壮,百代仰视神意依旧宏大精深。运势尽头忠心相扶,不单单保存鼎足天下;倾覆危险义气滋生,难道仅仅开辟女织男耕的岁月?所以,忠心在史书里彪炳常新,浩气贯长虹而不消失。

原文:

译文:溯源木贾武庙的建筑,自嘉庆初年创建,扩建于道光末年。树木秀丽葱茏,地势囊括县城西部的名胜;山川道路深远绵长,控制着县城北面的雄浑。从来就是西部地方的领袖,称得上很繁荣富庶;过去就是县域的重要分野,号称名胜之区。清晨被晴朗的山气笼罩着,推窗可见铜鼓山的秀美;夕阳中凝视着傍晚的青山,窗帘卷走紫金色的晚霞。看木贾河蜿蜒曲折如玉带飘舞,泉水洗马;喜爱青山重重叠叠,像盘龙那样护卫着村庄。天马行空,高峻险要在城北,苍龙落入凡尘,恣肆汪洋在南城。几百户人家炊烟绵延,在十里田野绣出风景。青山高高低低,红花绿叶确实是县城肥沃的地方,庙宇的胜地了。

原文:

译文:但是突然的残酷战乱,将这一圣地蹂躏得一塌糊涂,接着因为虎鼠之辈,摧残乡里,清幽的佛门圣地突然变成秋风中的庄稼,花木禅房面对夕阳衰草伤感。痛惜满目疮痍没有得到治理,想要重振恢复多么有幸!

原文:

译文:耕耘等生产秩序初步恢复过来,就在光绪丁亥年(1887年)秋天,与志同道合的人观察商量,决定一厘一毫慢慢地积累,不嫌弃一丝一缕的投入,集腋成裘,不拒绝小小的心愿。一点一滴的资助积累,工匠的精心施工,于是庙宇的灰尘顿时得到清扫,柱子上雕龙飞舞起来,屋宇下盘龙画出来,房梁重新飞起来。银杏树做的红色柱子雕龙画凤配上经幡,面临太乙坛;雕梁画栋珠帘装饰翠绿的色彩,簇拥着中间的台阶。因此,遮挡风霜,举行祭祀的仪式;苔藓不生,借以奉上花椒粉一样微薄的献品。从此大树的浓荫下,不时听到骏马迎风嘶鸣;应知圣洁的源头,定有白猿对着明月鸣叫。只愿天地神灵,共享康乐盛世,人民富裕物产丰饶,同登人寿年丰,这样曲榭回廊喜此时日,粗具规模也显得云蒸霞蔚,料想今后重现金碧辉煌的气派。以此为序。

一、史料来源

选自民国《兴义县志·艺文·文录》,纸质,手抄本,影印。1966年贵州省图书馆复制。

二、作者介绍

蒋金奎,字小坪,号满公,兴义木贾人,生于道光庚子年(1840年),卒于民国丁巳年(1917年)。性聪敏,清同治入文庠,旋补明经,设私塾于乡中,分幼童高材两班,知识渊博,工诗文,善书法,年七十余以寿终。蒋金奎著作等身,多散佚。光绪初年题书“永奠康庄”巨石摩崖于木贾小寨龙头山。光绪十七年(1891年)倡修并捐资修建木贾小寨至县城的石阶路。

三、解读

兴义置县后,文庙修建于县衙之北,经过多次重修,记录较为详尽;但是武庙却鲜为人知。这篇作品是一个很好的介绍。据调查,武庙也称武圣宫,原址在木贾小寨对面的小山下,后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原为木贾小学的一部分,小学因修坪东大道搬迁后,旧址已不存。

《重修木贾武庙序》写于光绪十四年(1889年),其风格远追唐朝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采用铺陈的形式,描写了晚清兴义城西木贾一带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以及武庙的巍峨,是一篇摄人心魄的不朽作品,艺术特色非常鲜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下面谈一谈《重修木贾武庙序》的艺术特色。

赋是一种文学体裁,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而《重修木贾武庙序》是兴义赋中的极品。它不拘一格、任意挥洒的风格,使文章大气磅礴。“盖闻神威赫奕,千秋萧瑟之瞻;庙貌巍峨,百世仰宏纲之重。忠扶末运,不徒存鼎足之乾坤;义植倾危,岂仅辟蚕业之日月。”起句应题,奇峰突起。然后追述武庙的历史。文庙在兴义老城,武庙在什么地方,很多人并不知道。从这篇赋我们知道其实文庙在老城,武庙在木贾,一东一西,几乎同时修建,这自然彰显了木贾的人文历史,正如有钟楼必有鼓楼那样,有文庙必有武庙,只是很多时候被后人忽略了。接着描写武庙附近的山川地势,细笔进行渲染:“林丽葱茏,地尽西城之盛;山驿迢遥,关司北锁之雄。自来领袖西乡,颇称蕃庶;在昔云分花县,夙号名区。朝拥晴岚,窗吞铜鼓之秀;夕凝晚翠,帘卷紫金之霞。看玉带之潆洄,泉流漱马;喜青屏之叠嶂,村峙盘龙。天马行空,壮崔嵬于北极;苍龙堕地,任夭矫乎南城。数百家蝉联烟火,绣壤青畴十余里。螺髻参差,红尘紫陌,诚县治之膏腴,禅林之胜地也。”句式工整、两两相对、章节错落、抑扬舒缓,到这里由远及近、由表及里。

接着写战乱导致武庙遭到破坏,“清幽佛地顿成禾黍秋风,花木禅房空悼夕阳衰草。”诗意盎然,读来余香满口。最后一段写了重修武庙的时间、过程,“积铢累寸敢嫌黍垒之投,集腋成裘不厌涓流之聚”,采用夸张的手法,状写重修的艰辛;“飞虬栋而舞,盘螭画宇,重新架虹而曳”,状写重修后的壮观;“从此阴浓树下,时闻赤兔嘶风,应知清洁流头,定有白猿叫月。但愿地杰神灵,共享康乐之盛,民安物阜,同登人寿之天”,状写武庙重修后的神韵。比喻的巧妙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再加上排比的运用,使得比喻的表现力增加了许多。比喻和排比综合运用,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风物的熟悉及热爱。

作者在处处设喻的同时,还时时用夸张,使文章出神入化。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正是这篇作品的魅力之所在。作者为什么能恰当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写出如此好的作品呢?陆机在谈到艺术想象时的精神状态时,说作家“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而刘勰更为简单明白,称之为“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用陆机和刘勰的话来形容作者的思维活动是再恰当不过了。

兴义文史资料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