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解读之二十八 坪东《修路碑记》
所属图书:《兴义文史资料解读》 出版日期:2014-06-01 文章字数:1247字

解读之二十八 坪东《修路碑记》

蒋金奎书写的古道摩崖

立于兴义幸福乐园住宅区内的坪东修路碑

原文:

译文:兴义西部的乡村进入县城的那条道路,从来没有固定的线路,行人屡屡疲惫不堪,后来沿着湾塘河河岸行走。如今到了冬夏雨水多的时候,泥泞难行,几乎等同于崎岖不平的蜀道。行人裹足不前,以致因无处可走而伤心流泪,到分岔路的地方感叹,艰难跋涉。从前许多先辈有心解决这一难题,但没有结果,到了光绪年间我与心愿相同的人合计,大家的意见统一起来,于是就捐钱,得到若干钱财。从三月初开始动工,到十月竣工,大约经过八个月时间才大功告成。

原文:

译文:但是小路刚刚开出来,人马经过不会没有一点损坏,穿过田坎地埂,只是将弯的路变直就不错了。各位有心人慷慨答应,各位乡亲积少成多,有关人士轮番监工,当地士绅听说这一善举就沿途宣传告诫,十分热心。因此百年来没有做好的事情今天做好了,工程竣工的时候,各色人等,各级官员,一起来行走观看,也是当时的盛事了。由此可知善事做成,不仅在乎人事,也有它的机遇。不然过去不是没有人力财力,为什么拖延到现在。所以希望后世有识之士相互延续修补培植,不要使这条路垮塌荒废,这也是我的深切愿望。

一、史料来源

选自《黔西南州文物志》,文物本体坪东四楞碑保存完好,四面刻字,竖行,颜体,有较高的书法价值和史料价值。

二、解读

这是一篇重要的兴义古代交通史料,记叙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前后兴义木贾、小寨一带捐钱捐物修路的善举。这一带较为平坦,是当时的县城郊区,但是地势低洼,地下水资源丰富,沿河行走,弯弯曲曲,泥泞难行,于是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地方士绅出钱出物,各级官员组织督工,经过八个月的努力,终于修通了木贾入县城的道路。作者称之为“鸟道”,说明当时得路修得并不宽,而且也不那么牢固,只是将弯的地方改直,铺上石头而已。这条入城乡道一直延续使用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木贾、小寨出发,沿河岸,宽三至五尺,石板铺就,然后入寨子,沿山脚,到瓦月桥,走西门入城。如今古道已被拓宽、硬化,成为现代化公路,但是“永奠康庄”摩崖附近一些古道保护较好,应该尽量维护,作为交通变迁的历史见证。

整篇文章从道路现状、协商修路、捐钱捐物、督工修建、完工验收等方面着笔,记叙清楚,语言简洁,最后希望后世之人注意维修,寓意深刻。

兴义文史资料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