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解读之二 《请设兴义县疏》
所属图书:《兴义文史资料解读》 出版日期:2014-06-01 文章字数:4196字

解读之二 《请设兴义县疏》

原文:

译文:为了会商筹划苗变平定的善后工作,斟酌调派县级官员分别驻守缺位的苗疆,来作为治理这些地区的保障,恭敬地上奏折请皇上训事。我们已经调查到兴义府苗疆初步安定下来,臣等现在会商筹划改驻军队之事,抽调官兵修筑城堡等各项事宜。那些文职县级官员及各兵营,有安排不尽合理的,一定得酌情考虑地方上的情况,先进行移改,以资治理。

原文:

译文:查普安州地方与滇粤接界,四周方圆七百里,山深箐密,布依族、苗族与彝族杂居,所管辖的黄草坝从前设州判一员,捧乍从前设巡检一员,虽然有分防地方的作用,照例止于稽查偷盗赌博等日常事务。这两个地方地界非常边远,距离州治很远,凡是涉及田土争执、命案及一切钱粮的,都要赴州治审理、交纳,不仅往返州治催促耽误时间,而且少数民族群众也深以远涉为苦。假如责令州判、巡检专门办理,终究无法与正印官员相比;何况苗疆地势险要,下级官吏控制驾驭难以周全,也不是慎重治理边远地区的办法。臣前一段时间在各处搜查残匪,体访民情,就了解到黄草坝人陈列利弊,恳求改设县治。回省之后会同贵州巡抚冯光熊详细认真筹划,并命令各部门人员一同商议。黄草坝这一处一定要顺应民情,改设县治,以此控制边疆要地。

原文:

译文:查平越府有平越县(今黔南自治州福泉县),虽然在首府附近,但该府所管各地幅员不广,事少民淳,如果将平越县裁归平越府,尽可料理自如;而且平越县的酉阳这一驿站,以一个驿站的地界属州府管辖之中,一切驿务办理特别扯皮。应请求将平越县典史裁掉,移设黄草坝地方,该处本系兴义府所属,就定名为兴义县,恭待皇上裁定。

原文:

译文:捧乍巡检向来属于普安州管辖,应请求就隶属新设的兴义县管辖,或许控制得当。在普安州划出地方拨归兴义县管理,既没有鞭长莫及的忧虑,而且平越府办理酉阳驿站业务呼应也比较灵便,似乎两全其美。至于黄草坝设知县之后,其过去设的州判一员,应立即裁汰。查普安县所属新城(今兴仁)巡检,有经营管理粮仓、安抚苗疆的职责,该处距普安县城较远,汉族、布依族、苗族杂处,系普安州通往兴义府的要道,巡检这种下级官吏不足以资弹压,应请将黄草坝通判改为县丞,移驻新城,仍然属于普安县管辖。新城巡检一员,查永宁州(今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的募役司地方向来属于土司管理,现在土司家族无人承袭,该处万山林立,少数民族村寨很多,道通盘江关岭,现拟设汛驻兵,应有分防文官,更加昭示慎重。应请将新城巡检改为募役司巡检,移驻该处,仍然属于永宁州管辖。如此酌量转移,苗疆要地,各有县佐专管理管,于安抚缉拿更为周到缜密。

原文:

译文:再次,平越府平越县裁汰之后,仅辖湄潭、瓮安、余庆、黄平四个县,政务较简,应请将平越府改为直隶州。其所属黄平州,夹在镇远府、施秉县之间,镇远府仅辖镇远、施秉、天柱三县,今平越既改为直隶州,请黄平州改隶镇远府属,以符合体制。原来所设平越府经历,即请改为平越直隶州吏目,其教授、训导二员应请裁汰,即以拟裁汰的平越府教授、训导改为平越直隶州学正、训导。平越县的八名学额,就归平越直隶州录取。

原文:

译文:黄草坝改设县治,应请将普安的学正、训导二员,内拨出训导一员移驻该处,作为兴义县学训导,其生童学额,请于普安州拨出二名,另设六名,一共八名,定为小学。其改设的各官员,应需俸廉等项拨补费用,如有剩余,造册上报归公。这样国家费用不需增加,而治理得宜,于苗疆治理实属有好处。除将应定缺分繁简、应给印钤记及一切裁改事宜分别办理,另行报有关部门查核外,所有会筹移设苗疆县佐各缺缘由,理合恭敬上折一并奏请,伏乞皇上明鉴,下令部司商议执行。谨奏。

一、史料来源

选自清咸丰三年(1853年)张锳编撰的《兴义府志卷四十六·大事志·国朝大事本末》。

二、作者简介

鄂辉(?—1798)碧鲁氏,满洲正白旗人,清军将领。自前锋分发四川试用守备,迁建昌镇总兵。从大学士阿桂定兰州回乱,授法什尚阿巴图鲁名号。再迁成都将军。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署四川总督。将军褔康安讨台湾乱民林爽文,上命鄂辉率四川屯练降番济师。寻授参赞,渡海援嘉义。鄂辉屯东庄溪桥,攻克牛稠山竹栅,嘉义围解。逐贼至大排竹,歼之。攻斗六门,贼自山下扑,鄂辉督兵冲截,贼奔逸,攻克大埔林、大埔尾二庄,贼溃。爽文自所居大里杙奔内山番界,鄂辉逐之至集埔。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春,侦知林爽文所匿地曰东势角,福康安督鄂辉及舒亮追捕,自归仔头至麻著社,分军,鄂辉自扑仔离东山路进,舒亮直取东势角。是役遂俘爽文,乱乃定。上命台湾嘉义立诸将帅生祠,鄂辉与焉。师还,图形紫光阁,赐双眼孔雀翎、云骑尉世职。

嘉庆二年(1797年),擢云贵总督。嘉庆三年(1798年),卒,谥恪靖,祀贤良祠。嘉庆四年(1799年),追论在湖北军中受白金四千,罢祀。

三、解读

这是一篇涉及贵州嘉庆初年地方沿革的重要史料,当时南笼府布依族苗族起义被镇压之后,清朝政府加强了对贵州的南北盘江流域的统治,改南笼府为兴义府,同时在黄草坝设立兴义县,明确了捧乍巡检归兴义县所辖,原设于黄草坝的州判改为县丞后移驻新城(今兴仁县)。兴义县从此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活跃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上,外来知县等县级官员的委派,县级机构的设立,县级教育的发展,县级历史文化的整理,对黄草坝来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统治阶级的目的是要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教化和控制,巩固嘉庆初年平定布依族苗族起义的成果,在黄草坝设置兴义县,客观上促进了兴义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这种交流的成果首先是咸丰年间出版的《兴义府志》中兴义县所占篇幅不小,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被保留了下来。其次是外来流官文化与当地文化交流融合,使清末民初兴义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的发展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如果不设为单独县级行政单位,以上这些成就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今天我们反复研读这篇奏折的意义。

第一段叙述了嘉庆“苗乱”平定之后的调整统治方式的背景,即“苗疆初定”,“其文职县佐及各营内,有安设未尽合宜者,必得酌量地方,先行移改,以资治理”。作者考虑这些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方面“会筹改设营汛,抽拨官兵修筑城堡”,从军事防御上着手;另外一方面则从政治上着手。

第二段主要叙述黄草坝设县的利弊,黄草坝地方“连界滇粤,周围七百里,山深箐密,苗倮杂居”,幅员辽阔,地势险要,战略位置重要;其次仅有州判、巡检治理,水平不高,人民办理钱粮赋税不便,“凡涉田土命盗案件及一切钱粮,均应赴州审理、交纳,不独该州往返催提耽延时日,即苗民亦深以远涉为苦。若责令州判、巡检专办,究非正印官员可比;且苗疆险要,微员控驭难周,亦非慎重边邮之道”,而且“黄草坝者庶陈列利弊,恳请改立县治”,黄草坝的老百姓也提出了设立县治的请求,回省之后,巡抚等官员又进行了讨论。接着谈编制问题,平越县典史裁汰移驻黄草坝,捧乍巡检归兴义县管辖,黄草坝州判改为县丞移驻新城,新城巡检调至募役司,“如此酌量转移,苗疆要地,各有县佐专司,于抚缉更为周密”,既不增加编制,也不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又能一举数得,这样不由得皇上不动心了。

第三段讲到平越、镇远府之间管辖县份的调整,人员的调整,这是黔东南、黔南行政沿革的重要史料。

第四段讲到兴义县学额的调补,达到了“费不加增”“治理得宜”的目的。兴义从此有固定的文童武童名额,有专管教育文化的训导,为兴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篇文章论证严密,论述充分,从黄草坝置县谈到贵州其他地方的区划变更,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兴义文史资料解读